道家杨朱的一毛不拨有何现实意义?能否更好的维护老百姓的利益?

道家杨朱的一毛不拨有何现实意义?能否更好的维护老百姓的利益?

说起一毛不拔这个成语,大多数人的理解都是形容自私、吝啬的铁公鸡。而说到它的由来――“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这是《孟子·尽心》中的原文。这句话中包涵的历史典故是这样的――

先秦时期有位思想大家叫杨朱。某天,杨朱正在讲学,谈及伯成不肯用一毫去利益他人,舍弃爵位与封地跑去耕种隐居;大禹不愿意以自己的身份谋取利益,结果导致自身伤残。一不利人,二不为己,于是杨朱就总结道:人人都不损失,以后人人都不为天下谋利,天下就大治了。

这个时候禽滑厘跑来踢馆子,他问杨朱:“拔掉您的一根毛来使这个世界有所好处,您会做吗?”杨朱答:“人世那么复杂,当然不是拔一根毛就能帮助的。”

禽滑厘继续问:“如果可以的话,您会做吗?”

杨朱没有回答。

多年以后,孟子得知了这段故事,记之“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立天下不为也”,又称之“杨氏为我,是无君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

但其实这个故事还有后续。

孟孙阳得知这件事之后,反问禽滑厘:“如果有人让你收肌肤之伤,再给你巨额的财富,你愿意吗?”

禽滑厘非常爽快地回答:“我愿意。”

孟孙阳继续问:“如果断你一只手,再给你一个国家,你愿意吗?”

禽滑厘沉默了。

孟孙阳接着说道:“ 一根毛和肌肤相比是微小的,肌肤和肢体相比也是微小的,但是一毛一毛聚集起来成肌肤,一寸寸肌肤聚集起来成了肢体,一根毛就是肢体的一部分,这就可以轻视了吗?”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杨朱学说思想的核心:维护自身的利益。

这本应该是对的,因为他人的索取是无穷尽的,但你的身体只有一副。

但现在网络上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我们现在能够拥有和平安定的生活,是因为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这句话说的是长年累月守卫在边疆的战士,是在我们不知道的时候无私付出甚至是生命的无名英雄,是所有守护这个社会和平安定的英雄们。

如果没有这些英雄们守卫国家,忍受艰苦,无畏付出,我们哪有如今和平安定的生活?

从这一个角度上来看,“维护自身的利益”这一说法就有些狭隘,或者说自私了。

但其实不是这样的。

我们做人做事,凡事都讲究一个度,这个度又是依对象而定的。

我们常常有提到两组词,“小我”与“大我”,“小爱”与“大爱”。在我看来,这两组词是一一对应的――“小我”有“小爱”,“大我”要“大爱”。

何为小爱?父母子女兄弟血脉相连之爱,夫妻伴侣之爱,同道好友之爱。

何为大爱?对家国之爱,社会之爱,他人之爱。

在个体面前,自我利益很重要,但在家国大义面前,自我又是多么地渺小,甚至不足以去计较。

然而这并不是我们可以进行“道德绑架”的理由。

他人愿意付出,那是他们自我道德感驱使,他们愿意做,但不代表着他们有必须奉献的义务。

在身体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付出,那便是无私了。

而身体可以承受却依然不愿付出,那便是自私。但这是自私,却不是错误。如果因为自私而伤害了他人伤害了社会,那便是犯罪。

在我看来,道家杨朱的一毛不拔在如今给人的启示便是一个,不要一味愚昧地付出。而要维护老百姓的自身利益,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显然更有用。

仅就这一句话无法解读杨朱思想。但从列子的解释看,可以认为与老子无为思想一脉相承,至于是否代表老百姓的思想,恐怕存有疑虑。我们无法知晓杨朱思想的真实意思。仅从思想史上看,在人类思想的早期,劳动阶级是没有自己的知识分子,因而没有代表劳动阶级的思想体系表达。仅就损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这句话作通常理解,恐怕没什么現实意义,无论怎么说,人类生活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就算他十分地好,也是无法做到的。

什么是“道”?

或许有一种图腾可以形象解释:那就是“人首蛇身”,也就是“在头人(酋长)领导下行进的人类族群”。

道家杨朱学派的“一毛不拔”的意思是什么?

作为老子的高徒,杨朱“一毛不拔”的意思就是讲解的“无为而治”。

与老子的另外一个高徒孔子“中庸之道”也是讲解的“无为而治”的本质没有本质的区别。

杨朱的“一毛不拔”形象的比喻,就是一个“妈妈”就算再偏心,也不能有帮助那些自己有“偏好”的子女存在“拔毛”行为,因为那样就意味着“一碗水没有端平”,是不“公平”的,没有做到“大公无私”。

孔子的“中庸之道”,也是要求“妈妈”要不偏不倚,不过不及,不温不火,对子女“一视同仁”,从而可以“大公无私”。

道家贵族思想讲究“万物负阴而抱阳”,提倡“母神”信仰,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妈妈”,比如《山海经》中所谓的“昆仑山”,实际上就是一座“妈妈山”,“昆”的意思就是“母神生日(太阳)的地方”,就意味着“开天辟地”,“仑”的意思就是“母神生人的地方”,就意味着“女娲造人”,如果联系考古依据,三星堆文明有“扶桑神树”产日的传说,三星堆旁边的大山就有“昆仑”的含义,那“大巴(蛇)山”就很大可能是传说当中的“昆仑”。

道家的管理思维,一个国就是家的范围的扩大,所以叫“国家”,这个家庭的户主是“父神”,而当家人则是“母神”,对于家里的兄弟姐妹,父母必须一视同仁,不能有体谅某个子女存在帮助行为,而是要“一毛不拔”,这才能够达到公开、公平、公正的地步,更有利于人类族群的发展壮大。

这句话表面意思是人人都只管自己生死,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然而还有一层暗含的意思就是人人都不付出则天下大治,弱者没有义务为强者无偿付出,颇有后来道家无为思想的雏形。因为杨朱认为当时礼坏乐崩的局面是由于“妄为”造成的,人人都不为,就不会瞎折腾,世界就和谐了 

从一个更高的观点看生死,看物我。 

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 悉天下奉一身不去也 人人不损一毫 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普通百姓牺牲自己去满足国家的利益,这是不对的.把整个国家的利益拿来给一个人享受,这更不对.如果人人都能对自己的利益做到一毛不拔,则这个天下就算真正大治了!)

一毛不拔不是自私自利,而是人人都做好自己的事情,各司其职,这样天下就井然有序,达到天下者,人人之天下。社会上正是因为有的人奉献太多,有的人贪得无厌,打破了那种平衡。这就是老子讲的损有余以奉不足之为道也。一毛不拔现实意义,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苛求别人的帮助,万事求自己,这个世界是内在决定外在,只有内心真正的富有,才是别人想偷也偷不去的

杨朱,应该是扬子。其人的怪诞在于他的观点是:“拔一毛而不为”!这是是有违常理的思想。但是,笔者以为他的这个观点是“非善非恶”摒弃了二元性。这正是他高明和难以理解之处。扬子的处世哲学,就实现意义而言,只要每个人摆正自己的人生定位,履行好自己的责职,就是对国家、社会与家庭的贡献!

“一毛不拔”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尽心上》

故事是这样:杨朱反对墨子的兼爱,主张贵生、重己,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别人进行侵夺。

墨子的学生禽滑厘有一次问杨朱,如果拔下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他是否愿意。杨朱回答:天下人的问题,决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决得了的。禽滑厘又说:假使能的话,你愿意吗?杨朱默不作声了。

孟子认为杨朱主张的是‘为我’,重视自己的利益,即使拔下他身上一根汗毛就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干的;而墨子主张‘兼爱’,提倡爱世上所有的人,即使自己付出比汗毛大得多的代价,只要对天下人有利,也是心甘情愿的。

一毛不拔如果从负面的角度解读,是说一个人过于自私吝啬,毫无奉献精神。即使一个人是力量很小,也应该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用力量小为自己的自私辩护,是值得批判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一个人究竟有没有义务一定要为他人做贡献?如果硬要他做贡献是不是就有所谓“道德绑架”的嫌疑呢?而且杨朱的观点不仅反对别人对自己的剥夺,也反对自己对别人进行剥夺,这是一种相互的关系,这是否与现在我们所提倡的个人的权利与自由不谋而合呢?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深刻的话题。从道德的角度说,个人应该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应该是大多数人都能达到的觉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能让整个社会更美好。但是对于杨朱这种人,究竟是应该包容他还是站在道德高度批判他?他的做法可能不道德,但是不违背法律规矩。他有对他自己身体的所有权,也不做侵犯他人伤天害理的事情。而且从他最后不作声来看,如果真的出现墨子学生所说的情况,他也未必是不愿意的。也许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通过教导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平,消除自私自利的思想,倡导助人为乐,团结奉献的崇高精神。

既然有杨朱这样的人存在,要如何维护广大老百姓的利益呢?其实杨朱这样的人应该不会危害老百姓的利益,因为他不愿别人侵犯自己,同时也不侵犯别人,换句话说就是利己不损人。而真正应该防范的是那些损人利己的人。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好的制度和监督措施了,让这类的人没有机会可趁。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道家杨朱的一毛不拨有何现实意义?能否更好的维护老百姓的利益?
本文地址:http://vmwizqzk.55jiaoyu.com/show-150873.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