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读后感

长征读后感

大远征,涅槃重生。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穿越历史长河,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波澜壮阔的战争和建设历史,“长征”是永远不会被抹去的壮丽史诗之一。为了重温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我怀着激动的心情阅读了王树增的长篇纪实文学《长征》。

长征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因敌人毁灭性的“围剿”或因军事指挥失误而被迫在根据地进行的一次巨大的军事转移。长征跨越了中国11个省,翻过了20多座大山,跨过了30多条河流,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阔湿地,总里程远远超过25000英里。在艰苦的长征中,红军队伍要随时随地克服饥饿、寒冷、伤病等困难,经常与数倍于自己的敌人进行激烈的战斗。长征中,许多红军官兵英勇牺牲。仅红军离开中央苏区时,就有86000多人踏上征程,到达陕北苏区时只剩下8000人左右。那么多勇敢的官兵牺牲的时候还是那么年轻——指挥员平均年龄不到25岁,战斗员平均年龄不到20岁,14岁到18岁的士兵至少占40%。他们内心向往没有苦难的生活,这让他们勇于吃苦,锐意进取,甘冒生命危险。想象一下这些鲜活的生命倒下时的情景,让我们扼腕叹息,心疼不已。

这本书对一些英勇的红军战士的详细描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湘江战役中牺牲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因担任警卫而陷入敌人的围攻。34师的战士几乎全部阵亡,师长负伤被俘。在被国民党押送的途中,他剖腹自尽,扭曲了https://Www.zUowEnWang/'s的肠子,牺牲了自己。死后被军阀何建残忍砍断,挂在城门上。他死时只有二十四岁。

四渡赤水时牺牲的红三军团五师十三团二营小卫生员龙思泉,因未能赶上救治当地群众的队伍,被当地民团抓住后惨遭杀害。当地百姓悄悄安葬了小红军,称他为“红菩萨”。后来当地人只要生病,都会烧香跪拜到他的坟前。小红军死时刚满十八岁。

还有贺子珍,为了保护伤员,中了十七颗弹片;胡,为保卫毛主席而牺牲的红军班长;进入草原后,一粒粮食都不想吃,红三军团某部炊事班的钱班长却被饿死了...他们都值得我们钦佩。

1935年12月27日,在陕北瓦窑堡会议上,毛主席对长征的意义作了准确的概括。他说,“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红军通过长征,用自己的理想激发了全国人民为了自己的美好生活而奋斗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中国革命才能胜利。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中华民族才能历尽艰辛,生生不息;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中华儿女才有希望拥有更加辉煌的未来。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物质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铭记那些为之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红军精神,沿着先烈走过的路一直走下去。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独立则国家独立;如果一个少年统治了地球,那么一个国家就统治了地球。我们要努力学好每一门学科,早日成长为国家的栋梁,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让中国永远像巨人一样屹立于世界!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长征读后感
本文地址:http://vmwizqzk.55jiaoyu.com/show-7604.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