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中国,中国的真正目的是

特斯拉中国,中国的真正目的是

特斯拉在加拿大推出FSD Beta!下一个会是中国吗?

预计特斯拉无法在中国推出“FSD Beta”名词解释:FSD·fully automatic driving/full self-driving,释义为完全自动驾驶。Beta的释义为“测试”,多指软件开发中的测试第二阶段,是并不成熟的非正式版;在软件(包括手机端各类APP)里,beta版本一般不会强制升级,系统会提示用户该版本为“beta测试版”,是否选择升级要自己决定;还有些专业性比较强的软件只面向专业人士开放测试,这一般叫作内测,而面向所有用户的开放并提供选择是否使用的权限,这就叫作“公测”了。

回到正题·特斯拉有可能在中国市场开放“FSD Beta”吗?这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因为特斯拉已经在美国和加拿大开放了该测试版系统,而中国又是全球汽车产销量最大的国家,也是现在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特斯拉在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也还凑合;所以有可能让国内的特斯拉汽车用户也“尝尝鲜”?个人认为这是不太现实的,因为这不是普通的软件;如果FSD Beta只是个游戏、办公或者社交类的软件,其推出测试版肯定是屁事没有,即便软件出现BUG也无非是影响了用户效率和体验,无关乎生命安全。

重点是测试版还是用户自行选择,既然选择使用了测试版,那么在使用中出现问题也能够接受带来的麻烦,但是FSD Beta就不同了,这是一套“测试·完全自动驾驶系统”。特斯拉能在美国和加拿大给普通特斯拉汽车用户推动FSD Beta,并且用户还能够选择使用,这应当是监管存在漏洞;要知道这些汽车的整备质量大都有1.5~2.5吨,按照两吨计算,车辆以120km/h的时速行驶时,碰撞的作用力可以高达240吨……按照动能的标准计算公式计算,KE=0.5×mv,m是质量,v是时速,2吨等于2000kg,时速120公里算一算等于多少万焦耳吧。

Beta的定义说明了系统肯定是不可靠的,一旦达到可靠的标准就一定会定义为正式版而非测试版。那么把这些由随时都有可能出现BUG的软件控制驾驶的汽车,放到公共道路上,让从来没有经过安全员驾驶培训的司机去使用;这对于其他汽车、摩托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安全负责任吗?毫无疑问这是把这些交通参与者的安全置于使用FSD Beta的特斯拉车辆的车轮之下,这是“蓄意谋杀”还是准备让这些车去搞“无特定目标犯罪(杀戮)”呢?想一想吧,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国内目前开放给部分汽车品牌或企业的自动驾驶汽车牌照都是经过严格程序备案的,测试车辆或在特定场地内进行无人驾驶测试,或者公共道路进行配备驾驶员和安全员、最少要配备安全员的自动驾驶测试。这样的规则是对道路安全乃至于公共安全的负责和重视,反之特斯拉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做法无法体现出任何重视;也许是美国和加拿大的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有大的漏洞,但更多的还是美国人和加拿大人“有种”,要是说的透彻一些也是“命贱”,怎么能容许这种“还在测试中”的、“可靠性无保障”的、“由‘没经过系统教育’”的普通实际驾驶的自动驾驶测试车在身边乱晃呢?参考下图,这是特斯拉FSD在其网站上给出的解释,中文版;其次为执行在即的辅助与完全自动驾驶的国标。

前后矛盾,用后面小字的解释即可否定其FSD的标题,这有些虚假宣传的味道,不过已经不重要了;重点在于国标执行在即,特斯拉目前驾驶系统的水平完全够不到真正的“完全自动驾驶”,那么按照国标就不能够定义为FSD,也应当不能够让其用户在5级的全场景胡乱使用,否则一旦出现交通事故则有可能要承担难以承受的严重责任,包括特斯拉也不例外。

特斯拉生产供应链基本都靠中国,为什么我们不能成,特斯拉能成?

2019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正式建成投产,这个超级工厂主要用于生产model3以及model Y。而特斯拉之所以把工厂设在上海,除了看重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之外,还看重中国完善的产业链,所以在上海设立超级工厂之后,特斯拉有很多零部件都直接从中国采购,而且这个国产化的比例越来越高。根据有关机构预测,目前特斯拉国产 Model 3的零部件国产化率已经超过90%,这个国产化比例甚至超过很多合资车。

目前特斯拉采用国产零件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车身、底盘结构件、内外饰、其次是动力电池、热管理、中控等等。比如电池由宁德时代供应,据说明年第2季度比亚迪还将为特斯拉供应磷酸铁电池;电机虽然有特斯拉自产,但是所使用的很多零部件都由中国企业供应,比如旭升股份、中科三环都是相关供应商;热管理系统主要由国内的三花智控、翰昂民、银轮股份等提供;中控屏幕组由长信科技供应;车身分拼总成件、侧围、后盖模具等产品由华域汽车供应;热成型车身等产品由凌云股份供应;车身结构件等产品有威唐工业供应;车身冲压件等产品由华达科技供应;液态金属汽车门锁扣等产品由宜安科技供应;铝合金车身结构件等产品由文灿股份供应;底盘铝合金和热成型钢等产品由拓普集团、旭升股份、广东宏图等相关企业供应;比如旭升股份供应电池上盖、电机变速箱壳;拓普集团供应副车架,控制臂;万都供应转向节等等。

另外在内外饰上,供应商基本上也主要以国产企业为主。比如拓普集团供应顶棚,华域汽车供应座椅整椅、保险杠;永利股份供应保险杠零件;宁波华翔供应饰条、智能后视镜;岱美股份供应遮阳板;福耀玻璃供应侧窗玻璃;均胜电子供应驾驶员安全气囊、方向盘等汽车安全系统产品;新泉股份供应中控台等。把各种零部件加起来之后,目前特斯拉model3供应链当中,直接或间接采用国产产品的比重已经达到90%以上。

不过这90%的零部件对于特斯拉来说其实附加值并不高,目前特斯拉一些核心的零部掌握在他们自己的手里,或者从其他国家购买。比如软件系统、电动助力转向、毫米波雷达、芯片、三路摄像头、制动系统等等没有实现国产化。当然即便国产供应商供应的零部件技术含量都不是很高,但对于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还是有很大帮助的。看到这很多网友都挺纳闷的,特斯拉作为一家外国企业,为什么他们能在中国整合供应链,设厂短短两三年时间就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model3 model Y在中国销量都非常可观,而为什么国内的一些车企却做不起来呢,这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实际上虽然特斯拉的销量比较可观,而且品牌也比较响亮,但大家也不能否认我们自己的品牌。

虽然在传统燃油车方面,我们跟欧盟有较大的差距,包括发动机、变速器等一些核心零部件都需要从欧美日等一些国家进口。但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其实中国已经慢慢赶上来,甚至在部分领域已经领先全球其他国家。最近几年我国已经涌现出了一批优秀造车企业,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并不比特斯拉差。比如下图是2021年1~9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

从这个榜单可以看出,排在榜首的是宏光迷你,1~9月份累计销量达到25.66万辆;而特斯拉两款车型,包括Model3以及model Y累计销量达到20.4万左右。从单款车型销量来看,特斯拉确实处于前列,但从这个榜单来看,除了特斯拉之外,销量比较好的电动车基本上都是国产,包括比亚迪、理想、蔚来、哪吒、小鹏的销量都不错。

比如9月份,比亚迪所有新能源车型加起来的销量就达到70022辆,这个销量其实比特斯拉还要多;另外蔚来销量也达到10628辆,小鹏汽车销量到10412辆,哪吒汽车销量达到7699辆,理想同样也达到7094辆。从单月销量来看,目前国产电动车的销量已经逐渐拉近跟特斯拉的距离。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国产电动车的质量其实并不比特斯拉差太多,甚至在某些方面比特斯拉还要做得更好。

比如特斯拉model3内饰其实简单到不能再简单,而同级别的小鹏P7,比亚迪汉其实无论是内饰还是外观都并不比model3差,甚至比model3更好,懂车的人自然会懂。在这种背景之下,特斯拉之所以还能够保持比较高的销量,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品牌的溢价。特斯拉作为全球最早推出新能源汽车的企业之一,它在全球的品牌影响力都比较大;而对很多国内消费者来说,很多人都习惯了认为外国的月亮比国内圆,所以很多人打心里看不起国产汽车,即便国产汽车整体质量已经接近特斯拉甚至超过特斯拉,但很多人仍然不愿意承认。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特斯拉中国,中国的真正目的是
本文地址:http://vmwizqzk.55jiaoyu.com/show-734306.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