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隆手机,appeyes手机软件官网下载

盛隆手机,appeyes手机软件官网下载

1,appeyes手机软件官网下载
不好意思没有用过这样的软件网站 ,我一般都是在应用宝这样的软件应用市场进行下载的 ,应用宝上的软件都是安全的 ,不会对手机系统造成危害 ,而且一般都是可以和手机系统完美兼容的 ,你可以在上面找到自己喜欢的手机软件 。
2,DAAN是一部什么手机
国产的手机 大显 国产非智能机中算不错的品牌
大显 是国产手机品牌啊呵呵 很早以前就出手机
用手机输入*#227378#会弹出程序或网页,支持的平台是mrp
3,BRAND是什么品牌的手机
BRAND 就是品牌的意思Brand手机就是指市面上比较有品牌效应的手机其实还有很多手机听都没听过比如O2电气..就是阿森那的球衣上那个标志,他也有他的手机,是送给别人试用的,好象是多浦达代工做的.
华为,在欧洲非常畅销,而且美国找各种借口极力封杀华为以保护美国本土品牌,可以看出华为的品质有多好。当然,现在国产手机中的小米,魅族,oppo,vivo都很不错。华为手机隶属于华为消费者业务,作为华为三大核心业务之一,[1] 华为消费者业务始于2003年底,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在美国、德国、瑞典、俄罗斯、印度及中国等地设立了16个研发中心。2015年华为入选brand z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榜百强,位列科技领域品牌排名第16位。
4,vivo手机丢了怎么查定位找手机

vivo手机丢了,可以进入vivo官网;下拉至最底部;点击查找手机;输入vivo账号密码;登录云服务页面,再次点击查找手机,即可定位手机。

vivo手机丢了定位手机方法:

1、进入vivo官网;

2、下拉至最底部;点击查找手机;

3、输入vivo账号密码;

4、登录云服务页面,再次点击查找手机;

5、定位成功,可将地图放大缩小进行查看具体位置。

注意:

若手机处于无网络,无信号,无SIM卡,飞行模式,关机状态下,是不可使用该功能的。

若手机未开启手机寻回功能,建议您及时前往当地营业厅进行补卡,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5,盛泰手机官方网站
http://www.cking.com/ .... 这个就是.. 前面几个没有一个是对的
http://www.17m.com.cn/
盛泰百变金刚手机 型号:cm318. 特色:盛泰手机 又一经典力作,外观流线型造型,搭配金属边框,大气,稳重;更特为百变金刚改进了电池1400毫安,一改盛泰手机待机手机较短的弊端; 何行业、任何产品都是有好有坏,电视购物行业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也越来约正规了,涌现出不少国产优先产品,像:婷美内衣、上边提到的贝贝佳、盛泰手机等等;只有你喜欢,产品的好坏和上不上电视广告没有太大关系,电视购物只是一种销售渠道,节省了中间环节;在购买产品前最好像周围朋友了解一下产品的口碑或效果。参考资料: www.127tv.cmom
直接在白度收" 盛泰官方网站.就会出来的..简单吧..给我分!
http://phone.younet.com/files/list_289.html
6,关于华为slatl10是什么型号参数报价是
名称:华为 畅享7(SLA-TL10)3G+32G 4G+三网通双4G双卡双待手机类型:智能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 7.0 + EMUI 5.1版本 高配版:3GB RAM+32GB ROM标配版:2GB RAM+16GB ROM颜色:香槟金、流光金、黑色、粉色、红色、蓝色网络制式:双卡双待全网通,覆盖移动、电信、联通的4G/3G/2G网络制式机身材质:金属机身工艺:后壳(旗舰级柔性喷砂工艺)、中框(高端喷涂工艺)机身厚度:8.05mm屏幕尺寸:5英寸屏幕材质:IPS液晶显示屏摄像头像素:后置1300万像素,前置500万像素售价:¥888元 拓展资料:华为畅享7是华为公司于2017年7月7日在上海陆家嘴滨江金融城展览中心发布的一款手机。 产品Slogan为“玩到爽·快到爽”,主打卖点为精致金属机身、最高3GB+32GB存储组合、趣味拍照、多功能指纹以及3020mAh大电池。
型号:华为畅享7 SLA-TL10 参数:3GB+32GB 移动全网通 报价:899重要参数:主屏尺寸:5英寸,主屏分辨率:1280x720像素,后置摄像头:13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500万像素,电池容量:2920mAh,核心数:四核,内存:2GB。基本参数:上市日期:2017年,手机类型:4G手机 3G手机 智能手机 平板手机 拍照手机,操作系统:EMUI 5.1 基于Android 7.0,屏幕:触摸屏类型,电容屏 多点触控,主屏尺寸:5英寸,主屏分辨率:1280x720像素,屏幕像素密度:294ppi,窄边框:4.37mm,屏幕占比:67.63%,硬件:CPU型号:高通 骁龙435 MSM8940,CPU频率:1.4GHz,RAM容量:2GB,ROM容量:16GB,电池容量:2920mAh,网络与连接:4G网络,移动TD-LTE 联通TD-LTE 联通FDD-LTE 电信TD-LTE 电信FDD-LTE,3G网络,移动3G TD-SCDMA 联通3G WCDMA 电信3G CDMA2000 联通2G/移动2G。
华为sla-tl10就是华为畅享7,报价1200。畅享7是华为公司于2017年7月7日在上海陆家嘴滨江金融城展览中心发布的一款手机。产品Slogan为“玩到爽·快到爽”,主打卖点为精致金属机身、最高3GB+32GB存储组合、趣味拍照、多功能指纹以及3020mAh大电池。拓展资料:全新设计,纯净的界面,更有律动感,交互更简洁。让90%的核心操作3步直达。垃圾通知信息无死角优化,65类常用场景手势误触,操作成功率超过90%。还有华为智能助手、Huawei Share、云相册、高铁模式、学生模式等多种智能服务,提升操作体验,安全更省心。 贴心护眼,有效过滤蓝光,华为畅享7拥有专业的护眼模式,能有效的过滤手机屏幕的蓝光。华为畅享7专业护眼模式,由国家眼科诊断与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技术指导,减少屏幕蓝光辐射,预防用眼疲劳。
7,手机所有牌子包括杂牌有哪些
阿尔卡特? 爱国者? 奥丁? 爱立信? 埃立特? 奥乐? 艾美讯? 爱我? 奥克斯? 奥盛? 步步高? 波导? 爱肯? 邦华? 宝捷讯? 百迪宝? 宝码? 帮盛? Beluga? CECT? CCPO? 长虹? 创维? 晨兴? 多普达? 东芝? 迪士尼? 东信? 大显? 德赛? 东方龙? 都宝? 戴尔? 迪比特? 大唐? 飞利浦? 富士通? 泛泰? 福日? FIC大众? GT佳通? 高新奇? 港利通? 广信? 高科? 国信? 高斯贝尔? 谷歌? HTC? 华硕? 华为? 宏碁? 惠普? HKC? 黑莓? 海尔? 海信? 华立? 恒基伟业? 华禹? 宏康? 互通? 汉泰? 汇讯? 华讯? HTO? i-mate? IDO? 京瓷? 技嘉? 金鹏? 金立? 嘉源? 金正? 骏域? 吉事达? 佳想? 酷派? 康佳? koobee? 科诺? 科健? 科盛通信? LG? 联想? 乐讯? 联创? 朗讯? 绿力? 蓝天? 乐华? 浪潮? 摩托罗拉? 魅族? mobiado? 明基? 明腾? 摩西? 美奇? 诺基亚? NEC? 纽曼? 南极星? NEO? 南方高科? OPPO? OKWAP? O2? 欧信? OQO? Palm? 苹果? 普莱达? 普天? 琦基? 七喜? 侨兴? 权智? 齐乐? 三星? 索尼爱立信? 松下? 神达? SK? 山水? 桑达? 盛泰? 三菱? 三巨网? 首信? 萨基姆? 三洋? 深爱? 索尼? 盛隆? 赛昂星? 三普? 数源? 赛洛特? 天语? TCL? 天珑? 天时达? TSD? 天元? 托普? UT斯达康? U9? Vertu? VEVA? VOSIA奥翔? VOTO? 唯开? 万利达? 唯科? 万事通? 唯奥? 微软? 夏普? 夏新? 新邮通? 西门子? 新中桥? 信实? 熊猫? 厦华? 现代? 倚天? 亿通? 友利通? 优酷? 亿和源? 友信达? 雅讯达? 亿城? 屹东? ZTE中兴? 中恒? ZTC中天? 振华欧比? 众一? 兆讯达? 知己? 中讯天创? 中宝? 中桥? 紫光UNIS移动电话,或称为无线电话,通常称为手机,原本只是一种通讯工具,早期又有大哥大的俗称[1] ,是可以在较广范围内使用的便携式电话终端,最早是由美国贝尔实验室在1940年制造的战地移动电话机发展而来。1958年[2] ,苏联工程师列昂尼德.库普里扬诺维奇发明了ЛК-1型移动电话,1973年[3] ,美国摩托罗拉工程师马丁·库帕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商业化手机。迄今为止已发展至4G时代了。手机分为智能手机(Smart phone)[4] 和非智能手机(Feature phone),一般智能手机的性能比非智能手机要好,但是非智能手机比智能手机性能稳定,大多数非智能手机和智能手机使用英国ARM公司架构的CPU。智能手机的主频较高,运行速度快,处理程序任务更快速,日常更加的方便(例如:诺基亚n81主频有369兆赫兹);而非智能手机的主频则比较低,运行速度也比较慢(例如:诺基亚5000主频就是50兆赫兹)。智能手机(Smartphone),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大多数是大屏机,而且是触摸电容屏,也有部分是电阻屏,功能强大实用性高。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包括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这样一类手机的总称”。说通俗一点就是一个简单的“1+1=”的公式,“掌上电脑+手机=智能手机”。从广义上说,智能手机除了具备手机的通话功能外,还具备了PDA的大部分功能,特别是个人信息管理以及基于无线数据通信的浏览器和电子邮件功能。智能手机为用户提供了足够的屏幕尺寸和带宽,既方便随身携带,又为软件运行和内容服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很多增值业务可以就此展开,如:股票、新闻、天气、交通、商品、应用程序下载、音乐图片下载等等[5] 。
8,折叠屏手机的概念之战柔宇是输不起的一方

小米和柔宇关于折叠屏手机的互怼,让折叠屏手机又一次走到了聚光灯下。

折叠屏手机主要是概念之争,业界多不看好

不光是柔宇和小米,一线厂商对折叠屏手机多有储备。

但折叠屏手机量产难度很大,主流的手机厂商更多是试探或抢占一个概念,至少在今年折叠屏手机不会成为其销量或营收上倚重的产品。

10月31日,柔宇科技召开发布会,占领了全球首款折叠手机的高地。目前,只有柔宇科技号称已经量产,但是无论是线下门店还是网上的旗舰店,都没有现货出售。

柔宇的深圳机场线下店展示的折叠手机,只能参观,不能上手体验

三星紧随其后,美国时间11月7日发布了概念产品,称几个月后可以量产。

1月23日,小米总裁林斌在微博和朋友圈晒出了小米双折叠屏幕工程机,抢占“全球第一款双折叠手机”的概念。1月24日,华为称将在MWC上发布全球首款5G折叠屏智能机,抢占“5G+折叠屏”的概念。

市场调研机构机构Strategy Analytics预计,可折叠手机2019年出货量有望达到70万台,预计2021年以及2023年将分别达到3040万台及5010万台的规模。

70万台的年出货量,在全球14亿-15亿的大盘当中不到0.05%的占比。可见,折叠屏手机的远景可期,但是短期的出货量并不乐观。

我们再来看下一些主流手机手机厂商的表态,36氪曾就此事采访过vivo、联想等核心高管。

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

不认为明年柔性屏会很火,第一技术上不能有明显的缺陷,第二要给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使用价值。另外还要跟价格有关系,成本降不下来。按我的估计,2019年对于折叠屏这一块,肯定有很多厂商都会发布,有很多厂商都会小批量做一些,但是我的判断一定不会很大量级的产品出来。

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

(折叠屏手机)还在研发当中,稳定度还在测试,如果稳定度够了发货没有问题。

荣耀手机总裁赵明:

我们觉得柔性屏未来肯定会产生另外一个分支,就是你就像打开一个Pad似的,合起来是一个屏幕,就是解决手机的厚度问题。最后其实还是要通过工业设计,整个把我们最能接受的和最喜欢的,因为大家知道这种柔性屏的概念不是今天才有,如果折叠出来特别厚,可能也不是我们所需要的。还是最终的在工业实现当中,怎么它做到最好····我认为现在出的机子都有点偏工程和概念,真正有更好的商用表现的,大家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吧。

联想集团副总裁、移动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常程:

首先我认为折叠屏肯定是明年市场上新的形态,你要从技术未来预期来说,那是一个可以想象的方向。回到产品端,它至少有三个要命的问题要解决,我们还是要看。因为把一个概念带到产品,和把一个产品带到市场,这是两个概念,还是要看技术端,将来这些问题怎么解决。

总体来看,vivo、荣耀、联想都对折叠屏手机持保守态度,对其近期的前景并不乐观。

折叠屏手机量产难度大

总结来看,手机品牌厂商提到折叠屏手机上市的几个难点,分别是技术成熟度、产品实用性和价格。36氪此前文章《能被“掰弯”的手机,你会买吗?》也曾从供需两端分析过这个问题。

折叠手机能够提供的新价值,是基于将手机和平板二合一的产品形态,可以给用户类似于Pad的大屏操作体验,又可以像智能机一样便携。这种愿景看起来很美好,但这种价值在当下的市场上需求有多大还有待验证。

从消费者一端来看,他们并不是在购买一种价值,而是购买一种产品。因此,消费者能否接受一种新产品,除了这种新价值之外,还受限于一些其他的因素,价格和实用性最为关键。

目前,柔宇的FlexPai官方售价8999元起,三星可折叠屏手机的售价据韩媒曝光在200万韩元左右,相当于1.23万人民币,高于顶配iPhone XS Max。以这种价格切入市场,实际上只能俘获科技发烧友和尝鲜用户。

在实用性上,折叠屏手机折叠之后的厚度很不便携。很多消费者日常喜欢把手机揣在牛仔裤裤兜里,折叠之后的柔派手机很难做到这一点。但便携是一种刚需,主流消费群体很难牺牲这一点。

除此之外,手机的厚度十分影响握持体验。轻薄是智能机的标签之一,主流智能机的厚度为七八毫米。但折叠手机折叠之后的厚度远大于此,单手操作体验不及当下主流的智能机形态。

将其展开,当做Pad而言,体验也不如主流的Pad。首先,由于折叠后依然是一个智能机的尺寸,其屏幕大小受限,只能满足需要小屏Pad的用户。

其次,折叠手机还有一些致命的问题需要解决,包括屏幕和铰链的耐用程度。在长年使用的反复折叠后,其屏幕是否能保持平整,依然是个问题。柔宇CEO刘自鸿随身携带、给36氪展示的工程机,屏幕展开后,中央的位置并不平整,而是有凸起的。

从供应商的角度来看,虽然三星、LG、京东方、柔宇等都具备这种技术,但量产是另一个问题。

对于三星这样的厂商,需要看市场的需求。对于国内的玩家而言,还有更多的问题。一方面,由于上游材料设备依赖进口,造假高昂,产线建造动辄数百亿元。另一方面,折叠屏良率很低,《能被“掰弯”的手机,你会买吗?》一文中援引几位国际、国内一线屏显厂商内部人士称,按现在国内技术水平,柔性AMOLED良率或在一半以下,可折叠屏良率或在20%上下。

柔宇是输不起的一方

日前,小米和柔宇双方的骂战当中,双方各执一词。林斌在微博上对小米双折叠手机的描述或有夸大之嫌,但柔宇的反应之激烈也令人意外。

目前入局或有意入局折叠屏手机的各方,除了柔宇科技,均为全球智能机出货量位列Top 10的大厂。无论折叠屏手机近期能否起量,都不会影响这些大厂的盘子。

但对柔宇科技而言,这些是它押注的主要方向。作为一个准备上市的独角兽,折叠手机的前景与成败,也是它向投资人讲故事的核心材料。因此,柔宇科技是最输不起的一方。

回顾下小米和柔宇的骂战过程。23日,在林斌在微博上晒出小米双折叠手机的视频,并附上这样一段话:

小米双折叠手机来啦!在攻克了柔性折叠屏技术、四驱折叠转轴技术、柔性盖板技术、以及MIUI适配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后,我们做出了第一台折叠屏手机,应该也是全球第一台双折叠手机。这种对称双外折叠的形态,完美结合了平板和手机的使用体验,既实用又美观。虽然还是工程机,发出来给大家看看。欢迎大家转发/评论/点赞。如果大家喜欢,我们会考虑未来做成量产机发布。

林斌说“我们做出了第一台折叠屏手机”,这句话有一些歧义,可以理解为“小米第一台折叠屏手机”,也可以理解为“业界第一款折叠屏手机”。这成为后来柔宇攻击的一个要点。小米在随后的回应中也提及这一点,称“折叠手机小米不是第一家,但能够做到双折叠手机小米的确是行业首家”。

同日,林斌在朋友圈里也发布了这个视频,但表述就要保守一些:

我们研发的这个对称双外折手机,在用户体验和外观设计上比单折叠手机会更好,但技术难度也更高,如何克服两次折叠后对柔性屏的拉伸就是其中一个大难题。放个剪短版视频给大家看看。

随后,柔宇科技副总裁樊俊超微信朋友圈发布长文开怼小米,说小米高管“公然造假”,价值观有问题,并称“全球首款真正的折叠柔性屏手机柔派在18年10月发布并在柔宇官网销售以后,发布各种类似概念手机的公司越来越多,但除了三星LG,都是买别人还无法量产上市的概念性柔性屏,整机就更差十万八千里才能上市销售。”

1月24日,柔宇CEO刘自鸿也在微博、朋友圈上开怼,说“When they go low, we go hard.” “人若犯我,虽远必诛”。

小米回应称,这是“罔顾常识,悍然碰瓷、误导公众”,小米的柔性折叠屏是和合作伙伴联合开发的成果,目前能够做到双折叠小米的确是行业首家,小米双折叠工程概念机的屏幕供应商也并非传言所说的LG,所谓“供应链拿来的机器刷MIU”的无稽之谈纯属谣言。

柔宇与小米此番互怼当中,小米是为了抢占了双折叠智能机的先发概念,而柔宇则显得有些焦虑。

柔宇成立于2012年,目前已经上市几款手写本、VR眼镜,但其产品在京东、天猫的旗舰店上,成交量都很少。

去年12月初,刘自鸿接受36氪采访时透露,柔宇至今有超过40亿的订单,涵盖B端广告、汽车等屏显,以及各类C端电子产品(FlePai、柔记笔记本、头戴观影设备Royole Moon等),其中手机销量已经超出预期。

柔宇接下来要讲的故事中,折叠屏智能手机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折叠屏手机如果抢滩失败的话,则会影响其估值和后续发展。

柔宇的核心技术在于屏幕。官方资料显示,柔宇的第六代柔性AMOLED产线耗资110亿,年产能预计可达5000万块以上。百亿投资看起来数额不小,但对于面板这样的重资产行业并不够用。而且,折叠手机能否起量还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自媒体锌财经援引一位接近柔宇的人士的说法,称小米总裁林斌发布了小米的“折叠屏概念手机”,就相当于被人从手里抢了饭碗。由于失去了先发优势,若是下次再去向投资人讲故事,其难度也可想而知。并且对一个创业公司来讲,目前到了E+轮,柔宇也急需给投资人一个交代。

虽然柔宇抢占了折叠屏手机的先发优势,但随着各家大厂纷纷入局,这种优势的窗口期很快就会消失。三星、LG、华为、小米在手机市场的品牌号召力上都要远大于柔宇,而且三星、LG同时还是实力强大的屏幕供应商。与柔宇的产线相比,三星、LG具备更强大的量产能力。

如今的智能机市场已成红海,很难崛起新的品牌。柔宇想要在这片红海逆势而翔,折叠屏手机则是一根希望渺茫、但别无可选的稻草,它紧紧地抓住这根稻草,不容他人撼动。

林斌的表态本为宣传之用,加上试探市场反应,却不小心触碰了柔宇的敏感神经,因此一场波澜在所难免。

9,脑袋开花的全面屏被逼疯的手机公司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东西”,作者轩窗。36氪经授权转载。

“无全面屏不智能手机”,可以称得上是智能手机行业2018年的“年终总结”。而即便是距离2018年结束仅有一个月,手机产业的“全面屏”大战,却有愈演愈烈之势。

就在昨天,荣耀举办了一场没有手机产品的技术发布会,会上透露了即将发布的荣耀V20的诸多看点。其中之一,则是全面屏的新解决方案——屏下摄像头技术(官方称媚眼全视屏)。

有意思的是,被荣耀这么一抢,原本定档今天发布的三星Galaxy A8s也宣布提前一天发布。要知道三星Galaxy A8s最大的亮点就是采用了“挖孔屏”(官方称黑瞳全视屏),三星在这场发布会上还打出了“强势回归,无所畏惧”的口号,试图凭借这款挖孔屏产品力挽狂澜。

三星和荣耀此次在“全面屏”领域的贴身肉搏,也为明年智能手机行业的全面屏大战预演了一波小高潮。

回顾全面屏的演化史你会发现,自2017年掀起的全面屏之风。进入2018年全面屏全面席卷了整个智能手机行业,众手机厂商已经被“全面屏”方案逼疯。今年,各种全面屏的另类方案层出不穷,甚至有玩家从历史的“垃圾堆”里掏出了滑盖手机的设计。

智东西在梳理了两年来全面屏的演进史、深入挖掘产业链信息后发现,表面上是这些手机手机厂商疯狂全面屏,而其背后实际上关乎着整个智能手机产业链的技术升级和供应链把控,更有着在3D结构光、屏下指纹等新兴技术领域的深层次的技术博弈。

全面屏的演进史

通常意义上,全面屏手机是指正面屏幕占比达到 80%以上的手机,相比普通手机,具备更窄的顶部和尾部区域,边框也更窄。而全面屏之所以能够在两年内持续席卷智能手机行业,则得益于通过在有限的机身尺寸下获得更大的面积,给用户带来两个体验上的优势: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极佳的大屏操作体验。

尽管,“全面屏”的提法是用小米在2016年发布第一代MIX时推出的,但全面屏手机最早的形态出现则是出自于夏普手机。

早在2014年夏普就曾发布过极窄边框设计的一款智能手机AQUOS Crystal,将受话器取消而配备了骨传导方案,实现了手机正面开孔的最少化。不过,这款手机在当时没有引起较大的反响,但却为日后全面屏的演进奠定了基础。

2016年10月小米在发布Note2时,同步推出了全面屏概念手机小米MIX,将智能手机的上下边框进行了收窄,使屏占比达91.3%。

不过,小米MIX为了追求更窄的上边框,在设计上做了极具差异化的设计——将前置摄像头放置到了MIX的右下角。雷军在发布会上说,如果觉得这么自拍不习惯,可以将手机倒过来拍,而这也成为了小米MIX被诟病的一个槽点。

小米MIX的发布也并未引起整个智能手机行业的集体冲动,而全面屏真正成为整个智能手机行业发展趋势,则是从三星在2017年3月发布 S8/S8+之后。三星S8/S8+采用18.5:9的屏幕比例,将左右窄边框收窄到1.82mm,上下也做成窄边框,屏占比达了84.2%。

自此,智能手机行业正式在2017年刮起了全面屏之风,整个智能手机市场被这种超窄边框,屏幕比例为18:9的设计所占领。华为、小米、OPPO、vivo、一加、锤子、海信、TCL、360等众多国内手机厂商纷纷进行跟随,谷歌、HTC、夏普、LG、索尼等手机厂商纷纷在这场全面屏大战中,先后沦陷。

然而,随着去年9月,苹果在十周年发布会上推出了十周年新旗舰iPhone X后,全面屏的竞争也正式被带入到“刘海屏”竞争时代。进入2018年“刘海屏”的各种翻版,比如水滴屏、珍珠屏、美人尖屏等层出不穷。

被全面屏逼疯了的手机厂商

各种刘海屏大行其道,使用户对刘海屏的审美疲劳日益严重,对新的全面屏方案的呼声日益高涨。在此情形之下,智能手机厂商也在绞尽脑汁,苦苦思索。

进入2018年下半年,几乎被逼疯了的智能手机厂商终于传来了好消息,全面屏的另类解决方案终于有了!此前在技术领域鲜有发生的OPPO和vivo这一次极具创新精神,采用创新式的升降结构,为业内带来了新的思路。

在OPPO和vivo这一波攻势下,小米等手机厂商坐不住了,甚至挖出了早年滑盖手机的方案。

1、刘海屏变种层出不穷

今年上半年,刘海屏的各种变种方案,也被成为是异性全面屏,一度成为智能手机厂商争夺的焦点。

▲图中依次为:美人尖屏的夏普AQUOS S2、珍珠屏的华为Mate 20、水滴屏的OPPO R17

然而,异性全面屏的第一次出现,实际比苹果iPhone X还要早一些。2017年8月,夏普推出美人尖屏设计的AQUOS S2,比iPhone X的刘海屏面世还早了一个月。

今年5月,锤子科技的坚果R1也采用了美人尖屏的设计。而自坚果R1后,美人尖屏在一段时间内没有进展。在这一期间,像vivo NEX和OPPOFind X等新的全面屏方案出现了。

尽管升降结构的全面屏解决方案受到了好评,但出于成本考虑厂商们不得不重新回到美人尖等异形刘海设计思路上,比如努比亚Z18无边水滴屏、荣耀10的“小萌脸”、OPPO R17和vivoX23的水滴屏、华为Mate 20的珍珠屏。

在全面屏大战中,异性刘海屏相比于机械结构更有着成本优势,而各家为了做差异化的“刘海”也只能在外观设计上做些文章。

不过,进入2018年下半年,全面屏的另类解决方案出现了,而率先迈出这一步的是蓝绿兄弟中的vivo。

2、vivo NEX——前置摄像头升降式结构

今年6月,vivo推出了vivo NEX,采用升降式结构将前置摄像头进行了隐藏,整个机身的正面无刘海,也没有开孔,屏占比达到了91.24%。

3、OPPOFind X——双轨潜望结构

就在vivo NEX发布的两周后,OPPO时隔四年重启Find系列推出了Find X,以“双轨潜望结构”将前置摄像头模块进行隐藏,屏占比达到了93.8%。

不过,“双轨潜望结构”采用的机械结构的设计,整个设计的成本也是目前机械结构类智能手机中最高的。OPPO和vivo的全面屏方案推出后,尽管创新性的设计受到了业内好评,但仍被质疑机械结构的耐用性,以及升降模块缝隙积灰等问题。

随着OPPO和vivo推出了全面屏新的解决方案,华为、小米和努比亚也随后在如何提高屏占比上绞尽脑汁,小米和华为荣耀甚至搬出了早年流行的滑盖手机方案。

4、小米MIX 3——滑盖全面屏

10月25日,小米在故宫推出了MIX系列的第三款手机MIX3,采用滑盖全面屏,屏占比达到93.4%。两年前的同一天,小米推出了第一代MIX,也就是上文说到的第一次提出“全面屏”概念的那款产品。

为了解决滑盖手机机身较厚的问题,小米MIX 3采用AMOLED屏幕,这种屏幕比OLED薄0.2mm,使得MIX 3的整机厚度为8.3mm。

此外,雷军在发布会上表示,滑盖手机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随手滑动充当“减压神器”。

然而,并不是只有小米一家想到了滑盖式的设计,日前华为荣耀推出的Magic 2也同样才有了滑盖式的设计,并且用户可以对滑动这一动作自定义指令,比如启动人工智能生命体YOYO。

5、华为劫胡三星屏上挖空方案

出人意料的是,临近2018年的尾声,全面屏的又一新解决方案也正式露面了。

正如本文开头所述,三星和荣耀“不约而同”在同一天举办了发布会。三星称其“挖孔屏”为黑瞳全视屏,孔径6mm;荣耀则截胡三星率先公布了荣耀V20的媚眼全视屏方案,采用4.5mm孔径的屏下摄像头方案。不过,两者的方案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据荣耀所说,荣耀的媚眼全视屏系屏下摄像头技术,采用的是“盲孔”技术。“盲孔”的意思是只在LCD屏幕最下层的背光板上挖孔。而背光板破坏之后,液晶面板区域是无法显示的。因此,外部光线可以通过屏幕玻璃和液晶面板两层结构,最终到达摄像头。

而三星采用的则是“通孔”,在打穿LCD屏幕背光板的同时也打穿了液晶显示面板,并将摄像头直接安放在屏幕玻璃之下。因此,采用“通孔”方案的摄像头和普通前置摄像头无异。不过,这种技术良品率比较低,成本也更高。

除三星和荣耀外,将在12月17日发布的华为nova 4也将采用新的全面屏方案。不过,华为方面目前没有透露是否和荣耀V20的方案类似。

在11月8日的三星开发者大会上,三星就曾展示了4种全面屏方案,分别是:Infinity-U、Infinity-V、Infinity-O、New Infinity。此前,有传闻称将于2019年初亮相的三星Galaxy S10旗舰系列将采用这一技术,而昨天三星发布的A8s采用的就是Infinity-O这种方案。

今年11月,外媒也曾曝光LG在韩国申请了一项新的专利,从专利的注释内容与设计图纸解说来看,是为了全面屏无边框手机设计的,能够实现屏幕下摄像头的技术,与三星的Infinity-O全面屏方案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屏上的开孔是椭圆形的设计。

虽然是临近年尾,但全面屏大战可以说已经开启了新的篇章。由此可以预测,明年全面屏大战的战火仍将继续,1月份的消费电子展CES和2月份的MWC都将成为全面屏大战的战场。

同时,随着柔性显示技术发展,折叠屏手机也将在明年正式进入市场,智东西此前曾发文深入挖掘折叠屏背后的产业链条(全面屏后最大手机技术革命!折叠屏背后的产业大战)。

目前LG、三星、华为等都已经公开表示明年将会推出折叠屏产品,而国内柔性技术企业柔宇科技在今年的10月31日抢先三星发布了可折叠屏手机的柔派FlexPai。相信折叠屏技术也将给全面屏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GfK手机行业研究专家宗清楷认为,明年智能手机产业还会出现新的全面屏解决方案,前置摄像头有可能会被针孔摄像头代替,目前三星、苹果等大厂已经开始了专利布局。但他也说到100%屏占比不会成为未来智能手机产品的趋势,智能手机作为消费品需要设计与市场相互妥协,屏幕如果过大,或者取代了边框,产品抗摔性将非常差。

全面屏技术到底难在哪?

全面屏并不是横空出世的全新概念,而是窄边框这一设计理念达到极致的必然结果。窄边框、高屏占比可以实现更好的显示效果,所以窄边框一直是手机外观创新的重点。

然而,实现全面屏并不是换一块更大的显示面板那么简单。对于屏厂来说,更换不同屏幕比例以及异性屏幕的切割都需要对生产线进行重新排线和调整。而如果追求更极致的全面屏,那么屏幕封装工艺也是一个技术难点,也就是小米等手机厂商常常被诟病的“大下巴”问题。

此外,在屏幕之下,全面屏方案还需要前置听筒、摄像头、指纹识别等模块进行全新方案设计,这对最终整合整体方案的智能手机厂商来说,是一项重大挑战。

1、屏幕切割工艺的挑战

首先,全面屏需要更大的屏幕,在2017年18:9的屏幕比例成为了业内潮流。而对于屏厂来说,直接切割出18:9的屏幕并非那么容易。

在此之前,智能手机大部分采用16:9的屏幕比例,而要切换到18:9或者其他比例的全面屏,则会浪费更多的显示屏玻璃基板,玻璃原厂需要重新排产线并进行工艺优化。

而进入2018年,异性全面屏之风刮起,异形屏切割问题也成为了屏厂的一大挑战。

具体来说,手机四角采用的圆角设计,前置摄像头、听筒等一些列元器件占据屏幕的位置,这些都会涉及到异形切割的问题。而异形切割会加大玻璃切割的难度,造成良率不佳,从而制造的成本也会上涨。

2、封装技术的挑战

显示驱动芯片是显示屏成像系统的核心部分,对于这块芯片的封装,业内主要有三种方案:COF(将驱动芯片绑定在柔性电路板上,Chip on Film)、 COG(将芯片直接绑定在玻璃面板上,Chip on Glass)和COP(在 COG的基础上将玻璃面板进行弯折,Chip on Plastic)。

在18:9全面屏时代之前,基本上所有的手机都采用的是较为清薄的COG封装。但由于LCD的玻璃材质无法被折叠和卷曲,只能将与之相连接的排线延伸至手机下巴里,导致手机下巴比较大。

COF 封装技术则可以实现窄边框,原因是其将芯片绑在柔性电路板上,减少了玻璃面板的使用。但相比于COG,COF对柔性电路板的要求增加,会将增加手机的成本。同时 COF封装的温度较高,而柔性电路板膨胀系数较大,易受热变形,所以对芯片打线工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便采用COF技术,仍然需要留一块地方留给软性电路板,仍无法做到真正的100%全面屏。如果把COF封装没能折回去的驱动元件通过翻卷方式再折回屏幕下方,就可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这种封装方式就是COP。COP封装工艺可以彻底去掉智能手机的下巴。但因为需要折叠屏幕,机身也会变厚一些。

目前,苹果iPhone X和OPPO Find X都采用了COP封装工艺,将被人诟病的下巴成功去掉了,不过据说苹果的COP封装工艺来自于三星。此前,锤子科技CEO罗永浩曾说过,COP封装工艺对手机厂商来说并不难,重点则在于成本太高,而国内手机产品的品牌溢价远远达不到苹果的程度,也就不会选择这一方案。

3、方案整合上的挑战

上面两点说到的都是屏幕和屏幕封装问题,除此之外,在全面屏屏幕的背后,对手机的显示模组制造、电子零部件、精加工设备等结构设计提出新的编排要求。其中,包括将涉及摄像头、听筒、天线设计、软件UI、指纹识别、工艺设计、光距离传感器等方面,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由于屏幕占去了手机相当大的空间,手机内部的设计需要更紧凑,这对智能手机厂商来说是一个极大挑战。

比如,在全面屏出现之前,智能手机使用的是传统听筒设计,而在全面屏时代,由于要避免在屏幕上开孔,业内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解决方案,比如骨传导、压电陶瓷听筒等,小米MIX2就采用了骨传导方案。不过,这些新的解决方案的成本相对较高。内置的骨传导器件通过屏幕震动颅骨来传导声音。

BCI通讯研究副总经理孙琦认为,屏厂仍是全面屏的解决方案关键环节,一旦上游屏幕的技术方案成熟,下游的手机厂商都会进行跟进。而最终在全面屏领域达到产业共识,则取决于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其中使用简便、整体性能好和价格合理是三个市场考验的维度。

全面屏背后的产业链相关技术

在全面屏之风下,超大的屏幕也在推动整个智能手机产业链的技术革新。3D结构光、屏下指纹等新兴技术,也随着全面屏的时代落地到智能手机产业内。

继苹果之后,在2018年,华为、OPPO、vivo、小米等头部手机厂商都将3D结构光和屏下指纹等技术引入到智能手机产品中。

1、3D结构光技术

3D结构光技术有着精度高、功耗低、全天候、环境适应性好等优点,适合进行人脸识别、支付,以及拍照美颜等。不过,由于摄像原理的原因,3D结构光目前仅限应用于前置摄像头。

3D结构光的基础原理是,发射衍射光斑到物体上,由传感器接收形变的光斑,并根据形变量来判断物体的深度信息。由于投射器发射的衍射光斑在一定距离外能量密度会降低,仅0.2m-1.2m,所以不适用于远距离的深度信息采集,这也就是需要长距离信息的后置摄像头与3D结构光无缘的原因。

自iPhone X搭载这项技术后,今年3D结构光技术在智能手机头部玩家中也全面铺开,OPPO的Find X、小米8和华为Mate 20都先后搭载了3D结构光技术。

2、屏下指纹识别技术

指纹识别作为最先成熟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近两年在智能手机产品上广泛使用。在全面屏之前,业内的指纹识别方案也从后置指纹识别升级与正面的HOME键集成在一起的识别方案。

在全面屏设计思路的冲击下,手机前置指纹识别方案不得不被舍弃。

于是,业内出现了两种方案,一是重拾后置指纹识别方案,如小米MIX2和三星S8;另一个则是采用屏下指纹技术,其好处是不需要在屏幕上进行开孔。

除了屏幕内指纹识别之外,也有厂商在探索手机侧边框指纹识别、按键指纹识别等新的解决方案,前不久苹果就获得了一项电源键指纹识别专利。

目前,高通的超声波指纹识可以作为屏下指纹的新方案,超声波指纹识别理论上也能够做到屏幕内指纹识别,但问题在于,其目前的有效信号强度似乎还难以穿透显示模组以及盖板玻璃的厚度。

揭秘全面屏幕后玩家们组合打法

上文说到全面屏引发了整个智能手机产业的技术变革,而这场变革以智能手机厂商为核心,辐射整个智能手机产业链。智东西通过对产业链的研究发现,在这场全面屏大战背后,手机厂商有三种不同的打法;

第一种是智能手机厂商自己“全包圆”,自己研发自己用。今年,华为推出的Mate 20系列,搭载了3D结构光技术,而Mate 20上的3D结构光就是华为自研的算法。

第二种是通过产业链合作的方式。2017年,苹果率先在iPhone X上搭载3D结构光技术,也引领了这股3D结构光落地智能手机行业的潮流。苹果的3D结构光技术则是来自于其收购的一家产业链企业PrimeSense。2013年苹果砸了3亿多美元所收购了3D结构光技术公司PrimeSense。

第三种则是进行产业链方案整合。如OPPO的3D结构光技术算法运用于国内奥比中光的方案,可应用于安全支付、三维重建、AR、游戏等众多场景。

奥比中光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3D传感技术企业,研发了结构光、双目等技术方案。此外,奥比中光还是AI芯片领域的一个重要玩家,四年时间研发了3款专用ASIC芯片。

小米8上的3D结构光则是采用了Mantis Vision的技术。Mantis Vision是一家以色列企业,成立于2005年,拥有多项3D及计算机视觉领域全球领先的创新技术。2018年Mantis Vision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由中国A股上市公司联美控股与以色列方面共同投资成立合资企业“螳螂慧视科技有限公司”。

而在屏幕方面,有消息称苹果与三星正在进行紧密的合作。也有传言称三星不惜砸下重金承包了日本佳能旗下制造OLED屏设备的公司Canon Tokki(该公司垄断了全世界的OLED屏制造设备)三年的订单,拉大与其他屏厂的时间优势。

结语:全面屏大战正在影响产业格局

从2017年以来,全面屏就成为智能手机行业竞争的焦点之一。走过了2017年屏幕比例18:9,上下边框逐渐收窄的阶段。在苹果iPhone X带来的刘海屏趋势下,智能手机行业在2018年的上半年迎来了异形全面屏方案全面开花的阶段。

而在2018年的下半年,国内智能手机厂商的全面屏大战迎来了新的解决,厂商们不再拘泥于或是等待苹果、三星等头部企业引领行业趋势,而是更积极主动,大开脑洞探寻全面屏新解决方案。

在OPPO和vivo率先推出了机械式升降结构解决方案后,国内的智能手机厂商也深受激发和触动,小米和华为荣耀甚至启用了早年的滑盖手机设计方式。

表面上看,全面屏大战考验的是智能手机厂商对手机内部结构重新设计的能力,而其背后更有着整个智能手机产业链技术迭代升级、全产业链创新、供应链成本把控等更深层次的博弈。

然而,全面屏的大战还在继续。日前,LG和三星的屏下拍摄的技术专利获得审批。业内人士预测,屏下拍摄的全面屏解决方案将被提上日程。与此同时,全面屏大战也将进入一个新的节点。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盛隆手机,appeyes手机软件官网下载
本文地址:http://vmwizqzk.55jiaoyu.com/show-719369.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