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切法:古代常用的注音方法有哪些

反切法:古代常用的注音方法有哪些

目录1.古代常用的注音方法有哪些2.反切法详解3.古人是如何用反切法拼字音的?4.什么是反切法?5.什么是古代的拼音法——反切?6.关于汉字反切注音法7.古代工具书的注音方法有哪几种1.古代常用的注音方法有哪些古代常用的注音方法有直音法和反切法。用一个比较容易认识的字来标注跟它同音的字的方法。包括读如、读若法、譬况法和直音法。譬况法是采用的描述性的语言说出字音的特征。直音法就是用同音字注音。用两个字来注另一个字的音。反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字注音方法,也是对汉字字音结构的一种分析方法。反切法使用两个汉字来为一个汉字注音,前面的字称为反切上字,后面的为反切下字,取其韵母和声调(古代采用直行的书写方式,声母、韵母、声调取出来之后一组合就是那个汉字的读音。2.反切法详解反切是古人在“直音”读若”之后创制的一种注音方法,反语”反切的基本规则是用两个汉字相拼给一个字注音,切上字取声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反切原理用作反切的两个字,前一个字叫反切上字,简称切上字或上字,后一个字叫反切下字,简称切下字或下字。被注音字叫被反切字,反切的基本原则是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包括介音)和声调相同,上下拼合就是被切字的读音。《广韵》“都宗切”就是用都的声母、宗的韵母和声调为冬注音,反切的产生。是为了补救读若、直音注音方法的不足,是汉字注音方法的一个巨大的进步,标志着汉语语音学的开始,反切刚刚产生的时候是容易学习和掌握的。当时一般人不仅可以通过反切认字。制造反切来注音,而且还能用反切来打哑谜、说隐语,后来反切变得难懂了。这是因为语音不断发展变化。用当代音去读古人造的反切,汉语的声母和韵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正是近现代人使用中古反切感到不方便的根本原因。语音变化对反切原则的影响很大。声调与反切下字相同①反切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被切字的声调与反切下字相同。被切字也读平声,但今音平声分阴阳。被切字如果是平声,读阴平还是读阳平,则由上字决定,这是因为中古平声不分阴阳。今音的阴阳是由中古的清浊变来的,中古清声母字归阴。浊声母字归阳,刊、苦寒切:是阳平字”读阴平,是中古清声母字,是阴平字,是中古浊声母字“被切字与反切上字的声母相同②反切的基本要求之二是被切字与反切上字的声母相同”但有一类反切按今音读,被切字与反切上字的送气和不送气不一致“这是因为中古全浊声母今天普通话里已变成送气和不送气两类清声母”平声送气。仄(上去入)声不送气。当上字是全浊声母时,下字是平声。被切字今音为送气清声母,被切字今音为不送气清声母。今读不送气声母:被切字“是中古平声字”今读送气声母”被切字。今读不送气声母“这是因为下字,是仄声字”而上字“又属中古浊声母,被切字的声母与反切上字的声母不一致③中古的某些反切“按今音读”被切字声母是 [慯]、[慯 ]、[嶃]、而反切上字声母是[k]、[k‘]、[x]或[堭]、[堭‘ ]、[s],被切字的声母与反切上字的声母不一致“3.古人是如何用反切法拼字音的?在查《康熙字典》之类以反切法注音的工具书、或读古籍的注疏时,并不觉得反切法有什么困难,不过就是取前一个字的声母拼后一个的韵母么,只是字的声调有时不大好确定【By the way,一般不要用反切法自己拼,还是看拼音比较妥当,这当中另有原因。但我是学过拼音的,能够方便地切分出单字的声韵母,实际上也成了拼音法。古人可就没这么方便了,他们用特别的招儿。吴宗济先生在《韵学骊珠》的序中介绍道,他小时候在私塾里。4.什么是反切法?中国古代没有拼音字母,只好用汉字来注音。字应该读“这种注音方法叫做“直音”直音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个字没有同音字,丢“就找不到同音字来注直音,有时候;这个字虽有同音字,但是那些同音字都是生僻的字,注了直音等于不注,另有一种注音法跟直音很相近似。那就是利用同音不同调的字来注音,字”《康熙字典》注作,到平声“是平声字。是去声字”单说,音到“是不准确的”字的声调改变了”刀“字的音”这种注音方法是进步的,因为可以避免用生僻字注常用字“但是也有缺点”因为需要改变声调。然后才能读出应读的字音,反切是古代的拼音方法;比起直音法来是有很大的进步,这个方法大约兴于汉末,又叫做。翻,唐人忌讳“反”切”字,可以说“反切方法的发明”是汉语音韵学的开始,反切的方法是“对前一个字(反切上字)只取它的声母”对后一个字(反切下字)只取它的韵母和声调。合起来相拼得出的字音,便是这个生字(被切字)的读音,再仿用消去法。消去括号中反切取音时不用的反切上字的韵母和反切下字的声母:用反切下字的声调;得出被切字的读音,仓老切c(ang)+(l)ao=cao,可见反切得出的字音,用反切上字成,双声。用反切下字成:叠韵“如果反切上字只有韵母(元音或半元音)没有声母”叫零声母。因为反切是双拼法,所以反切上字即使是“零声母刀”也必须有“在拼的时候”5.什么是古代的拼音法——反切?中国古代没有拼音字母,只好用汉字来注音。例如说“拾”字应该读“十”字的音。这种注音方法叫做“直音”。直音有很大的局限性:有时候,这个字没有同音字,例如“丢”字,就找不到同音字来注直音;有时候,这个字虽有同音字,但是那些同音字都是生僻的字,注了直音等于不注。另有一种注音法跟直音很相近似,那就是利用同音不同调的字来注音。例如“刀”字,《康熙字典》注作“到平声”。“刀”是平声字,“到”是去声字,单说“音到”是不准确的,必须把“到”字的声调改变了,才得到“刀”字的音。这种注音方法是进步的,因为可以避免用生僻字注常用字;但是也有缺点,因为需要改变声调,然后才能读出应读的字音。反切是古代的拼音方法,比起直音法来是有很大的进步。这个方法大约兴于汉末,开始的时候叫做“反”,又叫做“翻”,唐人忌讳“反”字,所以改为“切”字。可以说,反切方法的发明,是汉语音韵学的开始。反切的方法是:对前一个字(反切上字)只取它的声母;对后一个字(反切下字)只取它的韵母和声调,合起来相拼得出的字音,便是这个生字(被切字)的读音。再仿用消去法,消去括号中反切取音时不用的反切上字的韵母和反切下字的声母,用反切下字的声调,得出被切字的读音。例如:“草”仓老切c(ang)+(l)ao=cao。可见反切得出的字音,用反切上字成“双声”,用反切下字成“叠韵”。如果反切上字只有韵母(元音或半元音)没有声母,叫零声母。因为反切是双拼法,所以反切上字即使是“零声母刀,为了起某种作用,也必须有。”在拼的时候,这个没有声母的反切上字,就作为零看待;表明被切字没有声母,只取反切下字的韵母并用其声调。古今四声、声母、韵母都有变化,用反切法给现代汉语注音,就不一定合适。现代汉语拼音方案比反切准确、科学,易于掌握,先进多了。不过反切,作为一门古代拼音注字方法,掌握了它,对于我们应用古旧文字工具书,解决文言文中的一些难字生音,学习古典作品,研究古文献资料,还是很有帮助的。6.关于汉字反切注音法用作反切的两个字,前一个字叫反切上字,简称切上字或上字,后一个字叫反切下字,简称切下字或下字。在标注读音时用上字的声母和下字的韵母和声调。取郎的声母。7.古代工具书的注音方法有哪几种古代工具书的注音方法如下:1、直音法用同音字来注音,没有同音字的字无法注音,如果同音字比被注音字还难认读,则无注音的作用,2、读若法即用打比方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读得像某字音“3、叶音法为了诗歌押韵而临时改变一个字的读音是一种错误的注音方式,其主观上强改字音。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一个给汉字注音的方法。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给另一个汉字注音,用来注音的两个汉字,前一个称为反切上字,被注音的字称为被切字,被切字=反切上字+反切下字,汉语拼音被广泛推广,一般人使用拼音拼读汉字,但是在常用语言工具书中标注汉字读音。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反切法:古代常用的注音方法有哪些
本文地址:http://vmwizqzk.55jiaoyu.com/show-341948.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