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厌诈

兵不厌诈

以下是关于兵不厌诈的介绍
基本释义

拼音:bīng bù yàn zhà

用兵打仗可以使用欺诈的办法迷惑敌人(语本《韩非子·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不厌:不排斥;不以为非)。

详细释义【解释】:厌:嫌恶;诈:欺骗。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出自】:《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示例】:若说~,诸葛亦无如此之阵图,若说幻不厌深,偃师亦无如此之机械。◎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语法】:主谓式;作主语、宾语;用于采用迷惑敌人的方法战胜敌人出 处

《韩非子·难一》:“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例 句

打仗就是要战胜敌人,~,敌人越骂我们狡猾,越说明我们做得对极了。

近反义词近义词
兵不厌权 → 纵横捭阖 → 不宣而战
反义词
先礼后兵 → 堂堂正正
典 故

公元前633年,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第二年春天,晋文公派兵攻占了楚的盟国曹国和卫国,要他们与楚国绝交,才让他们复国。楚国被激怒了,撤掉对宋国的包围,来和晋国交战。两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对阵。 晋文公重耳做公子时,受后母迫害,逃到楚国,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问重耳以后如何报答,重耳说:“美女、绸缎等等,您都有了,我能给您什么呢?假如托您的福我能回国执政,万一遇到两国发生战争,我就撤退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楚国还不能谅解,双方再交手。”,为了实现当年的诺言,晋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楚国大将子玉率领楚军紧逼不舍。 当时,楚国联合了陈、蔡等国,兵力强;晋国联合了齐、宋等国,兵力弱。应该怎样作战呢?晋文公的舅舅子犯说:“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对于注意礼仪的君子,应当多讲忠诚和信用,取得对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战阵之间,不妨多用欺诈的手段迷惑对方。你可以采取欺骗敌军的办法。”,晋文公听从了子犯的策略,首先击溃由陈、蔡军队组成的楚军右翼,然后主力假装撤退,引诱楚军左翼追赶,再以伏兵夹击。楚军左翼大败,中军也被迫撤退。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城濮之战。晋国取胜后,与齐、鲁、宋、郑、蔡、莒、卫等国会盟,成为诸侯霸主。

成语接龙
诈痴佯呆 → 呆头呆脑 → 脑满肠肥 → 肥头大耳 → 耳目一新 → 新故代谢 → 谢馆秦楼 → 楼船箫鼓 → 鼓旗相当 → 当轴处中 → 中冓之言 → 言谈林薮 → 薮中荆曲 → 曲学阿世 → 世道人心 → 心安理得 → 得失成败 → 败将残兵 → 兵多将广 → 广庭大众 → 众怨之的 → 的一确二 → 二缶锺惑 → 惑世盗名 → 名落孙山 → 山栖谷隐 → 隐鳞戢羽 → 羽翼已成 → 成风之斫 → 斫轮老手 → 手挥目送 → 送往劳来 → 来者不善 → 善门难开 → 开花结实 → 实逼处此 → 此恨绵绵 → 绵力薄材 → 材疏志大 → 大同小异 → 异木奇花 → 花残月缺 → 缺衣少食 → 食不充口 → 口出狂言 → 言若悬河 → 河鱼腹疾 → 疾走先得 → 得马折足 → 足踏实地 → 地崩山摧 → 摧心剖肝 → 肝胆涂地 → 地瘠民贫 → 贫困潦倒 → 倒持泰阿 → 阿谀逢迎 → 迎奸卖俏 → 俏成俏败 → 败俗伤风 → 风骨峭峻 → 峻宇雕墙 → 墙面而立 → 立身扬名 → 名山胜水 → 水枯石烂 → 烂熳天真 → 真刀真枪 → 枪烟砲雨 → 雨旸时若 → 若明若暗 → 暗淡无光 → 光阴如箭 → 箭在弦上 → 上窜下跳 → 跳梁小丑 → 丑态百出 → 出没不常 → 常胜将军
百科释义

兵不厌诈,汉语成语,出自《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指用兵作战不排斥运用诡变、欺诈的策略或手段克敌制胜,也指用巧妙的手段骗人。

英文翻译

all is fair in war; nothing is too deceitful in warcraft


关于更多兵不厌诈请留言或者咨询老师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兵不厌诈
本文地址:http://vmwizqzk.55jiaoyu.com/show-313797.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