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现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分支?专家:仅凭测序相似程度判断为时过早

苏州现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分支?专家:仅凭测序相似程度判断为时过早

原标题:苏州出现奥米克隆突变株新分支?专家:仅凭测序相似度判断为时尚早。

4月2日,苏州市疾控中心在疫情发布会上介绍,苏州发现了Omicron BA.1.1的进化分支,在很多数据库中都没有发现新冠肺炎基因组的高度同源序列。

如3月28日苏州常熟发现轻度确诊病例,对其感染病毒进行测序比对,为VOC/Omicron突变株BA的进化分支,1.1在本地病例数据库和输入病例数据库、全球新冠肺炎GISAlD数据库中均未发现新冠肺炎基因组高度同源序列。

苏州疾控中心表示,本着对市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为尽快消除风险、切断传播链,苏州第一时间对每例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和基因测序。但是,流行病学分析和基因测序是一项科学、严谨、复杂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分析比较。希望广大市民不信谣、不传谣、不传谣,信任和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相关信息及时向社会发布,回应社会关切。

4月2日0时至24时,新冠肺炎新增1例确诊病例,苏州新增15例无症状病例。

3月10日至4月2日,苏州共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例,均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165例无症状局部感染病例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医学观察隔离。

奥米克隆在中国出现前所未有的新突变?这种突变是如何出现的?新冠肺炎又进化了吗?带着以上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国家数据平台上的一位病毒学家。

仅凭测序相似性来判断还为时过早。

“说‘没有发现高度同源的序列’是不够科学的。”这位专家说,首先,报告想表达的应该是“高度相似的序列”。在生物进化研究中,“同源性”只能用“是”或“不是”来描述。

其次,“身高”的含义不够准确,99.9%、99%都可能被认为是“身高”。然而,这两种相似性之间的差异导致序列数量的变化高达200多个核苷酸。

最后,基因组序列的改变并不意味着病毒的传播性、传染性、致病性等必然发生变化。不能只根据序列差异的多少来判断是否出现了新的流行突变株,而要进一步分析序列突变是否引起了相应氨基酸的变化,这种突变发生在哪个蛋白中,如果是重要蛋白,是否在关键区域。只有在所有这些研究都搞清楚之后,我们才能知道这种新菌株的可能后果。

是否是“新分支”,目前不确定。

"对于新冠肺炎的新分支,国际上有不同的定义."这位专家告诉记者,有些定义很宽泛,有些很详细。

以广泛使用的“PANGO”方法为例。这个办法规定:一个新的分支,必须有充分的系统发育证据,证明在不同地理区域人群的流行过程中,后代谱系从祖先谱系到后代谱系的演变过程,也就是说,该分支必须实质性地向前扩散。

“新部门”可能会“自行其是”

“这轮局部疫情已经持续一个多月了。按照新冠肺炎的突变率,大概有两个突变是正常的。”这位专家说,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新冠肺炎的每一个新分支都将成为严重的变异菌株。只有相对“适应”的病毒才能存活,即使存活,也不一定能发展成主流毒株。

“如果你回到delta菌株,你会发现它有很多分支AY.1,AY.2……AY.133,但最终成为主流的只有少数。”这位专家解释说,大量分支机构在普及过程中“自生自灭”。

如何应对传播速度更快更隐蔽的奥米克隆病毒?

无论病毒如何变化,其传染源仍然主要是感染者,其病原体仍然是新冠肺炎,其传播途径仍然主要是呼吸道和密切接触者。因此,我们需要保持“动态清除”的防控目标,坚持采取接种疫苗、戴口罩、勤洗手、开窗通风、减少不必要的聚集等预防措施。

目前国内外疫情显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度感染者比例明显上升,死亡率明显下降。这说明了两个问题。首先,奥米克隆菌株的致病性正在下降。第二,由于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和免疫接种的实施,许多人对新冠肺炎有免疫力。

结果发现,接种过新冠肺炎疫苗的人群,尤其是接受过强化接种的人群,新冠肺炎严重感染率明显下降。一些地区的数据显示,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多发生在80岁以上人群和未接种完疫苗的人群。在已经打完疫苗的人中,感染者主要表现为轻度无症状。因此,疫苗接种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预防措施。

来源:北京晚报

新闻线索破频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进入“晨帮”专题;或者拨打早间视频新闻热线0731-85571188。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苏州现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分支?专家:仅凭测序相似程度判断为时过早
本文地址:http://vmwizqzk.55jiaoyu.com/show-282138.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