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烟台:聚“智”向未来 聚“力”再出发

春天的烟台:聚“智”向未来 聚“力”再出发

原标题:春天的烟台:集“智”聚“力”未来再出发。

3月的烟台,阳光被一抹“瘟疫”的阴霾笼罩着。作为中国现代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山东省工业大市、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实验区“三核”之一、山东自贸区三区之一,烟台正牢牢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一场“智”变正在轰轰烈烈上演。

烟台打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在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斗争中,generate同心同德,作出了巨大的“合力”,谱写了感人至深的疫情防控制胜赞歌:汇聚“智慧”走向未来,汇聚“力量”再出发。

智能驱动:数字赋能和智能创造“蝶变”

当前,智能化浪潮正从线上涌向线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正加速与传统行业融合。制造业占烟台经济的半壁江山。为制造业“赋能”,成为烟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课题之一。瞄准“制造强市”,烟台企业正在向“智造”转型。

在烟台冰轮智能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的3D打印智能成型车间,没有意外的机器轰鸣和火花。企业运用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打造智慧云台MICC。平台开放共享,赋能多品种小批量制造企业,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烟台提出,2022年,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入开展,高水平建设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试点,建设20个典型应用场景和100家不同行业的智能化转型示范企业,新增6家省级以上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力争省级数字经济园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7.3%。

高端潜力:自主创新,打破垄断

飞上天,下到海里,钻到地下,高铁,新药...每一个前沿科技领域,每一项新的科技成果,经常看到烟台企业和烟台企业家。神舟十三号、海上发射火箭、C919飞机、核电、风电、锂电池技术、石油开采、海洋牧场.....《大国重器》中频频出现“烟台元素”。

“这种红外热成像夜视仪,通过温度传感成像,即使在晚上看不到手指的情况下,也能准确完成对人和野生动物的搜救。”3月2日,山东发布首批“好山东”品牌名单,艾瑞热成像榜上有名。红外热像仪的核心器件是探测器芯片。从35微米的像素间距开始,艾瑞光电十年来创造了多个行业的“第一”:2015年发布14微米红外探测器芯片,2017年达到12微米,2019年达到10微米,今年达到8微米,每两年突破2微米,刷新记录,填补空白,创造了从追赶国外到领先的世界。

关键技术是要来的,是买的还是求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今年烟台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做创新型城市的排头兵。烟台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全球资源的集中度、链接力和辐射广度,打造东北亚国际科技高地。高标准建设磁山环国际研究走廊、蓝色“智谷”等创新载体,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创建,做强山东省实验室,争创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全社会研发经费年均增长9.5%以上。

绿色换活力:动能转换与双碳战略“聚合”与“融合”

烟台发出全省第一个海上风电、第一个核电,实现全国第一个核电供热...主动融入发展新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增进人民福祉,烟台深知这一点。在烟台看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进动能转换和两碳战略的“衔接”与“融合”,就是其中之一。

2021年以来,烟台“双碳”创新举措不断增多,包括建设“一谷一区一岛”低碳样本。其中,“一岛”即建设长岛国际零碳岛,深入开展“碳汇+数据+金融+文旅+民生”研究,加快实现岛上车辆、渔船等绿色能源替代,探索5g+无人车、无人机、无人船零碳五维场景,高水平建设国内首个国际零碳岛。

未来五年,烟台将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系统实施能源网、交通网、市政网、信息网、生态网“五网融合”,加快“一谷一区一岛一港”建设,推进海阳核电二期、三期、国家先进能源示范区、招远绿色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基地、莱阳清洁能源基地等新能源项目,开展海水淡化等综合利用,实现清洁供热全球覆盖。到2026年,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将超过1500。加强森林城市和“无废”城市建设,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空格局,让碧海蓝天、绿水青山永远留在烟台。

魅力到蓝:仙境海岸绽放,“国之重器”驶向世界。

过洋是烟台未来发展的最大动能、最大优势和潜力,也是实现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引领发展的必由之路。烟台提出打造风格独特的魅力城市,坚持内外兼修、高品质、高美观,加快建设黄金旅游带滨海走廊,投入运营崆峒胜境,初步把海上世界建成引领未来的城市之心。

蓬莱阁上,八仙渡海的传说驰名中外,海市蜃楼的奇观连接古今;长岛礁下,斑海豹慵懒地晒着春光,渔歌在岁月深处悠扬明亮;芝罘湾畔,蓝鲸一号、蓝鲸二号是“国之重器”,从这里出发,走向世界。3月11日,“京海004号”智能网箱在南京市区水域实现底投放,标志着“百箱计划”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巨大的智能网箱竞相在南京城的水域中绽放,就像“海上城堡”和“蓝色粮仓”被堆积起来。

从仙境之滨到澎湃深蓝,烟台正在更高的起点上续写“海洋浪漫”。未来五年,烟台将大力发展海洋装备、海洋工程、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旅游等产业。到2026年,海洋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亿元。建设高能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与青岛国家实验室共建深海海底勘探开发平台,加快梦想大洋钻探船等国家重型装备研发。创建海洋生态环境优美示范城市,海岛保护开发示范烟台。

品牌需要实力:创新引领,产业崛起。

科技赋能、金融加持、智库支持、产业集聚,“烟台苹果”正一路高歌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世界。在中国水果流通协会刚刚发布的2021年中国水果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评价中,烟台苹果品牌价值150.34亿元,排名第一,栖霞苹果品牌价值68.29亿元,排名第五。

“与2019年相比,新建数字化果园6.1万亩,建成苹果绿色防控观测点81个。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0.34%,提高了2个百分点。”科技赋予了烟台苹果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建设烟台苹果科技创新中心、大数据中心、展示交易中心、苹果文化博物馆,促进传统苹果生产技术与现代智慧农业技术深度融合,推动“数字苹果”产业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目前,山东正致力于建设“好山东”工程。到2025年,“好山东”竞争力位居全国区域品牌前列。烟台苹果作为其中之一,也有自己的目标:打造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此时此刻,是十万里春风的喜讯。让我们留住“童话”,把春天的故事讲好。

春天的烟台,到处都是闪光灯,每个人都在奋进。这是烟台综合实力、创新能力、产业活力、蓝色动力、生态张力、城市魅力、社会合力最鲜明的现实证明和生动的实践写照,也是710多万烟台人民与世界“一起走向未来”最鲜明的“底色”和最饱满的“底气”。(胶东在线记者雍勇摄影李刚)回搜狐多看。

责任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春天的烟台:聚“智”向未来 聚“力”再出发
本文地址:http://vmwizqzk.55jiaoyu.com/show-275308.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