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发布春节消费警示:低价≠实惠,享受物美价廉还需避开这些坑

中消协发布春节消费警示:低价≠实惠,享受物美价廉还需避开这些坑

中消协发布春节消费警示:低价≠实惠,享受物美价廉还需避开这些坑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中消协发布春节消费警示:低价≠实惠,享受物美价廉还需避开这些坑 2022-01-20 14:23:5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月20日电2022年春节将至,许多消费者准备购买年货,商场、超市、旅行社、电商平台等经营者也推出了各种优惠活动,其中最直观、最常见的活动方式就是降价促销。但是,价格低不代表实惠。一些不法经营者可能利用低价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甚至欺骗消费者,从而给消费者的春节生活“增添障碍”。对此,中消协梳理了近年来消费者反映较为突出的几个“低价套路”,希望消费者加强防范,防止“中招”。

低价“问题”食品安全风险高,营养价值低。

中消协从2018年到2020年连续三年在农村集贸市场开展调查和体验活动,发现在销售的食品中存在一些“山寨”食品和“三无”食品混杂的现象。由于这些“问题”食品大多使用不明原料,生产过程不规范,食品安全难以保证。但由于价格低廉,如果只关注价格,消费者很容易被“中招”。近日,有媒体公开披露了低价水饺和肉丸的原料来源和“生存方法”。通过走访多家冻品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深入食品生产一线,发现部分速冻食品企业在销售的猪肉水饺中添加鸡肉,在肉丸中添加鸡颈糊、鸡框糊,包装上均未标注。专家表示,用鸡颈糊、鸡架糊等骨糊代替原肉,本质上是掺假、以次充好,会降低产品的营养品质和感官质量。

【中消协提示】消费者在选择年货食品时,在考虑价格的同时,更应注重安全和质量。首先要查看商家是否具备食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等经营资质,查看食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经营范围是否相符。建议从证照齐全的正规商家购买食品。其次,注意食品的标签信息,尤其是商标、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执行标准、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等。,从而了解产品的基本情况,防止“假”食品、“三无”食品和过期食品,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在社区团购“薅羊毛”,小心买到假货和劣质产品。

社区团购“光鲜亮丽”的背后,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商品质量差、虚假促销、低价倾销、退店押金不退等。,其中低价低质问题最为突出。

例如,2021年9月,《中国消费者》杂志从社区团购电商平台中选出10款销量较好的低价洗衣液,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测定洗衣液的总活性含量(指产品中具有去污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的质量百分比,一般来说总活性含量越高去污效果越好)和脏布的去污力(洗衣液去除衣物上污垢和油脂、淀粉、蛋白质等污垢的能力)。经检测,10个样品的总活性物质含量不符合行业标准要求(≥15%),最高的只有9.8%,其余9个样品均小于5%。在脏布去污力方面,10个样品中有9个不符合行业标准要求。

【中消协提醒】消费者在进行社区团购时,应仔细识别和查验商家资质,了解商家信誉和售后服务情况,尽量选择信誉好、服务规范、售后有保障的团购商家,谨慎选择微信商家、社交平台和个人组织的微信团购群。二是认真检查供货渠道和供应商资质,收货时及时检查产品质量,如肉禽产品是否经过检验检疫,农副产品是否经过检测,是否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是否有产品合格证等。第三,要根据自己的需求理性消费,不要盲目囤积限期使用的商品,抵制低价诱惑,避免过度囤积造成浪费。四是要保留发票、电子订单、支付页面等消费凭证,以及与团购平台“群长”的聊天记录、产品宣传和服务承诺等信息,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积极维权。

超低价格促销暗藏“猫腻”,以假乱真,以假乱真。

一些价格明显不合理的低价促销,猫腻百出,看似让利消费者,实则是“久钓大鱼”,以“免费”、“0元购”、“秒杀”、“充多少送多少”为诱饵,诱导消费者“上钩”。有的是质量特别差或服务质量缩水的不合格产品;有些产品是免费赠送的,但是使用这种产品你需要额外付费。有的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申请了贷款或分期付款;有的诱导消费者充值大量预付款;有的是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然后推送各种广告或出售盈利;有些是隐藏的木马。消费者一旦点击链接或扫码,将面临更大的财产安全风险。

例如,2021年1月27日,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消保委五星街分会接到消费者袁女士投诉,称其于2021年1月27日在某购物广场购物,看到有商家免费赠送礼品。同时,她宣传可以免费领取学习机。袁女士以为家里的孩子可以用来学习,于是找商家了解情况。商家一直说不用她掏钱,袁女士就收了一个,但是收了之后,商家事后,消费者觉得商家诱导消费,于是投诉。经查,商家并未告知消费者免费充值并支付学习机费用后才能正常学习。经调解,商家全额退还消费者2499元。

【中消协提示】第一,消费者要警惕商家的超低价格甚至免费促销行为,仔细辨别促销的真伪,尤其要了解是否有其他附加条件。对于分期付款,要充分了解相关规则,衡量自己的还款能力。第二,要理性充值。以“充多少给多少”、“高额返现”的形式诱导消费者充值,考虑到商家的信誉、消费者自身的经济能力和消费需求,建议不要一次性大额充值。第三,保护好个人信息和个人财产,不要随意填写手机号、地址等个人信息;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或扫描二维码。

远离“不合理低价游”,小心“旅游旅行”变成“买中买”

不合理低价游往往以团购价、零团费、自由行、旅游补贴等噱头包装,但实际上存在损害游客利益的“陷阱”,比如在行程、交通、餐饮、住宿上大打折扣,在行程中安排各种购物环节,或者在签订合同时将最精彩的需要付费的景点变相排除在低价团费之外。这些行为严重影响消费者的出行体验,容易产生消费纠纷。

例如,2021年4月22日,文化和旅游部旅游质监所发布了“不合理低价游”十大典型案例。其中之一就是“零团费”旅游团通过购物获利的案例。游客王投诉称,其在南京某旅行社报名参加宜兴五日购物团,团费为0元。在约定的行程之外,导游擅自增加购物次数,王共消费500元,所购商品质量与价格严重不符。经南京市鼓楼区文化和旅游局调解,旅行社同意为游客办理退货手续,并垫付退货款500元。对旅行社的违法行为,采取“化案为诉”的方式另行查处。

【中消协提醒】消费者在选择旅游产品时,应放弃贪图便宜的心理,不要只以价格为导向,多关注旅行社的信誉和旅游产品的质量,多考虑自身的身体状况和承受能力,并与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详细阅读合同条款,了解旅游行程和双方违约责任。如果发现旅行社的合同不合理,一定要提前和旅行社协商,切不可盲目签合同。

促进公平消费、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良好的消费环境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维护。中消协表示,对存在问题的经营者将依法加强监管和规范,促进行业自律,遏制行业乱象,为春节消费保驾护航;督促有关经营者摒弃各种不良营销手段,注重质量提升和信用建设,真正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服务。

中消协提醒消费者,要理性看待商家的打折促销活动,擦亮眼睛,鉴别所谓的“低价”是“真实惠”还是“套路”。特别是要注意防范无良商家的超低价陷阱,精明消费,享受实惠。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中消协发布春节消费警示:低价≠实惠,享受物美价廉还需避开这些坑
本文地址:http://vmwizqzk.55jiaoyu.com/show-269090.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