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中药一般熬几次?
谢谢!
这个提问好!值得关注!
各位老师说的基本一致,好!。想补充几句:
中药多数是采集来的野生有机物 。也有一些贝类和矿物类药物 。因此煎煮中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1,花,叶类,芳香类药物一般后下,或单包。如薄荷,苏叶,玫瑰花,檀香等。
2,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 的药,不要煎煮过久 。十分钟左右,即煎煮两次 。
3,修复免疫功能的药 ,一定要浸泡两个小时再煎煮 ,城里人大多用电磁炉,温度应控制在700度。不超过15-20分钟 即可 。
4,贝类和矿物类药煎煮可按医嘱 。
5,其他药方煎煮可按各位老师讲的去做。只是提示性参考 ,原则按各位老师讲的办即可 。
谢谢你的问题
一副中药一般熬几次?
一般中药先要用凉水泡20分钟后再熬,第一次大火开了小火再慢慢熬半小时,把药水倒出来。第二次又添凉水刚奄过药材大火熬至药水开后,关小火再熬半小时,倒入第一次药水里。第三次又重复前面的方法,但凉水要比前两次少一些即可,20分钟就Ok了,三次药水倒在一起混合起就可以喝了。你去抓中药,药房都会告诉你怎么熬,怎么吃,千万不要自己用土方熬药,伤身体哦。
看彭子益所著《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讲:“古法煎药,只煎一次,分作三服。今人煎药,一煎二煎三煎,其害甚大。”
我个人认为,一副中药一般熬两次为宜,多而无益。就象空心药材(指药厂提取了药物有效成分的药材,又被不良药商进行售卖)一样,再熬百次、千次,也不会有什么功效,因为药物之所以能够治疗疾病,都是药物的有效成分在起作用,而久煎没有治疗疾病有效成分的药材,煎煮百次、千次又有什么作用呢?有人说,煎药时出现“夹心”的现象,所以要多煎煮几次。其实,这是你选择煎药的工具太小造成的,和正确煎煮中药次数,毫无任何关系。
中药治疗疾病有很多讲究,治疗疾病的效果,除了诊断准确,用药准确之外,还和服药方法及怎样正确煎煮中药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不懂得怎样正确的煎煮中药,也会严重的影响中药对疾病的治疗。更有甚者,把药煎糊了还喝,喝出了其他问题,去医院急救的情况。这种煎煮糊了的中药,已经发生了化学变化,喝了又怎能不引起药物中毒呢。
那么,怎样正确煎煮中药,以求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呢?
1、要选择合适的煎药工具:以沙锅、瓷器为好,不宜使用铁器。以免药物与铁发生化学反应。此外,工具容量要大一些,有利于翻动药物,以免造成有些药物煎煮不透,发生“夹心”的情况,从而影响疗效。
2、煎煮中药前的准备:先将药物浸泡10-20分钟之后再煎煮,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析出。
3、煎药用水的选择:
干净的泉水、井水、自来水等冷水皆可。
4、煎药的火候:
一般先用武火(急火),后用文火(慢火)。解药多用武火,补虚药多用文火。
5、煎药的时间:
解表和润下的药物,煎煮时间宜短,火宜急,水量宜少些。第一煎10-15分钟为宜,第二煎5-10为宜;补益的药剂,煎煮时间宜长,火宜慢火,水量宜多点。第一煎30分钟为宜,第二煎20分钟为宜。
6、煎出的药量:成人400-600ml.,儿童100-300ml。
7、服用次数:分2-3次服用。或遵医嘱。
8、此外,熬中药还有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烊化、单煎等特殊煎煮中药的用法,我们自煎煮中药,心中一定要清楚,具体分类如下:
1)需要先煎的药物:矿物类、动物骨甲类及一些有毒性的饮片,需要先煎。具体做法是:(1)矿物、动物骨甲类饮片,应打碎先煎15-20分钟,再与其他药物同煎。如生龙骨、生寒水石、生蛤壳、生石决明、生珍珠母、生紫石英、生瓦楞子、生磁石、生石膏、生牡蛎、龟甲、鳖甲、自然铜等。(2)一些有毒性的饮片:应先煎1-2小时,以降低甚者是消除药物的毒性。如生草乌、生川乌、制附子等含乌头碱类的毒性药物。
2)需要后下的药物:是为了防止药物的有效成分散失、挥发没有了。一般后下的药物,是在其他药物煎煮了15分钟之后,再加入煎煮5-10分钟即可。具体需要后下的药物有:
(1)气味芳香类的药物。如薄荷、沉香、降香、砂仁、鱼腥草等。
(2)久煎易造成有效成分被破坏的药物。如生大黄、徐长卿、番泻叶、钩藤等。
3)需要包煎的药物:为了防止含粘液质较多的饮片,煎煮时糊锅底或含绒毛多的饮片,喝药时引起咳嗽及一些微小饮片,煎煮时易漂浮于水面,影响有效成分析出的药物,均需要包煎。具体需要包煎的药物有:葶苈子、车前子、枇杷叶、旋覆花、六一散、海金沙、蛤粉、蒲黄等。
4)需要冲服的药物:象一些用量小且贵重的中药,宜先研成粉末再用煎煮好的群药液冲服的方法,这样可避免与其他药同煎而导致其有效成分的丢失,从而影响了疗效。具体需要冲服的药物有:琥珀、羚羊角、沉香、三七、鹿茸、雷丸、紫河车、金钱白花蛇等。
5)需要烊化的药物:是指一些含有胶类的药物,不宜与其他药物同煎,以免影响其他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和造成煳底的现象。象这类需要烊化的药物,需要加热水溶化或者是加水炖化后,再与其他煎煮好的药液混匀服用。具体的药物有:鳖甲胶、阿胶、鹿角胶等。
6)需要单煎的药物:指一些贵重的药物,为了减少其有效成分被其他药物吸附,而影响疗效,需要单煎(另煎)的药物。具体药物有:西洋参、人参、西红花、羚羊角等。
7)需要用时捣碎的药物:指一些果实种子类的药物,为了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而用时将其捣碎的方法。具体的药物有:苦杏仁、砂仁、桃仁、益智仁、牵牛子、瓜蒌子、牛蒡子、决明子、芥子、桅子、草豆蒄、豆蒄、荜茇等。
8)需要对服的药物:指一些液体的中药,为了防止其有效成分与其他药物同煎的损失,从而影响疗效,需要兑服的药物。具体药物有:竹沥水、姜汁、鲜藕汁、梨汁、蜂蜜、黄酒等。
9)需要煎汤代水的药物:是指一些质地松泡、药量较大或者是泥土类的药物,需要先煎15-25分钟后,去渣取汁再与其他药物同煎。具体药物有:灶心土(伏龙肝)、葫芦壳等。
熬三次在混合到一起再煮五分钟,分三次吃,天热放冰箱冷冻,吃时再加热。
中药煎煮的具体方法,一般一副中药熬两次,其具体方法如下:
1、先用冷水将调剂好的中药充分浸泡20~30分钟,目的是使药物完全渗透,煎煮时便于药物有效成份溶解。
2、煎中药时,水不足时需再加冷水,以水高出药面两横指许为宜。
3、先用大火煮开后,再用小火使药液保持较小沸腾即可,从煮沸后算起,时间约20-25分钟,特殊煎法,如需要后下的药,只熬最后5分钟,或请遵医嘱。
4、以上为头煎,倒出煎好的药液放置,等砂锅稍冷却后再加冷水,(这样砂锅不易破裂),量比头煎时稍少,以水比药面略高为宜,大火煮开,再小火煮约15~20分钟即可,此为二煎。
5、头煎、二煎药液混合起来(约300~500毫升),分两次温服,特殊服法,如需频服,请遵医嘱。
6、特殊药物的煎煮,需在中医师指导下服用,服药期间忌食油腻、生冷。
7、颗粒冲剂,需用沸水冲了以后,分两次服用。
补充一点,有个别人煎药前把中药饮片用自来水淘一遍,然后把水倒掉在煎煮中药是不对的,这样会倒掉一部分中药的有效成分,造成浪费。
我学《伤寒论》时惊奇的发现,书中明确告诉我们煎药法:一副药只煎一次,然后分成两份或三份来喝。
那到底是煎一次科学还是煎多次科学呢?我觉得煎一次科学,因为中药开的是“方”,也就是说是有严格的比例关系的,而且中药是靠“气”和“味”来治病的。
我们煎第二次的时候,药方的比例关系就变了,因为不同药味成份的析出率是不同的,第一煎的时候,有的药味基本全都析出来了,而有的只析出一部分,那么第二煎的时候,那些已经析出完了的,就没什么东西可以煮出来,而有些药还可以煎出不少,这样药方的比例就变了,此其一。
其二,我们都有经验,第一煎和第二煎的“气”和“味”都变了,不单单是味道淡了一点,实际上已经不是那个气味了,那岂不是药方都变了?!
不知道啥时候开始要煎两次甚至三次,可能是觉得要把“成份”全部榨干吧?这不是西医的成份思维吗?别忘了,中医是靠“气”和“味”来治病的,并不是要把那把草吸个精干!
我估计不知是哪代人自作聪明这么干了,居然还变成规矩了!
中医界里有很多类似糊里糊涂的事,就像江湖流言一样传播开来,居然就没有人去考证一下!比如那个3克细辛吃死人的传说,也没有人去考证,结果官方的药典居然还采信!药店里面一副药只给你抓3克!《伤寒论》里人家一副药就三两,也就是45克,写药典人的居然就给否定了吗?不信经典信传说!真的匪夷所思!
煎中药很有学问。第一点有先煎或后下。第二点有取气还是取味。现在一般煎两次。四小时服一次。取气者一滚收火。取味者滚后小火煎3O分钟一碗量。看药量多小。用水多小自已掌握。常服中药的人胜过中药师。古人言久病成医。
科学煎法:一般煎煮两次即可,滋补贵重药品,可煎煮三次。1.将中药用水先泡几分钟,然后加水煎煮至沸,继续煮十分钟后,将药汁到入事先准备好的干净容器内。2.继续往药渣中加水,煎煮至沸后再煎煮十分钟后,将药汁到入第一次煎煮好的药汁中混合。3.如需煎煮三次的,煎煮法同前。4.将煎煮混合后的药汁,分三次服用。
祝君早日康复!
一般2-3次!具体熬药时间及火候,可以参考我的微头条
煎煮中药,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物的疗效与煎服方法关系非常密切,如解表药煮的时间要短一些,滋补类的药要煮时间长一些,还要注意先煎、后下入、包煎的药物等。一般调理两煎就可以了(第三次煎的可以泡泡脚),滋补类可以三煎。
煎中药一定要提前泡不低于半个小时(冬天可以适当长一些),然后就用这个水煮,先大火烧开后,关小火煮30分钟,倒出来,这是第一煎;第二煎也是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煎20分钟就可以了,然后头煎和二煎️在一起,再根据药汁的量浓缩一下,一般2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千万记住一煎二煎在一个时间段完成(一般晚上时间充足,分成两份),分早晚服用,每次200毫升左右,小孩可以酌情减到180毫升左右。
一般用陶瓷锅或不锈钢锅;还有不要图省事只煎煮一次,中药煎煮过程中有效成分是逐渐由药材内部向汤液️溶解,但是药物并不是一直溶出的,当内外浓度达到平衡时,便会停止溶出或溶出减慢,这时必须滤出药汁,再加水进行二煎,建立新的浓度差,使药物继续溶出,二煎的重要性。谢谢
一副中药一般熬两次。
具体步骤:
1.泡药,加冷水没过药材2横指,浸泡半小时。
2,煎药,浸泡完毕后上火煎药,大火烧开,然后转入小火慢炖20-30分钟。
3.滤出药液,然后再次加水没过2横指,大火烧开,小火慢炖20-30分钟
4,再次滤出药液,两次药液混合,然后按次分服
注意事项:
1,煎药用具:砂罐、陶罐、搪瓷均可,忌用铁器。
2,用井水,自来水为宜。
3,火候及时间:解表药宜武火速煎,滋补药宜武火煮沸后文火慢煎。
4,特殊药特殊处理,先煎,后下,包煎,烊化等遵医嘱。
小时候,村里人熬中药时,一般是熬两次。第一次熬的时间长,第二次熬的时间短。
把两次熬的药汁用火纸筆出来,掺在一起,搅匀,分成三次喝。当然,每次喝的药都是温热的。
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就认为中药都是熬两次。
后来,自己读《伤寒杂病论》,发现这种熬法是不正确的。
如桂枝汤的熬法,《伤寒论》中是这样说的:“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
而麻黄汤的熬法,《伤寒论》中是这样说的:“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
而小柴胡汤的煮法,《伤寒论》中是这样的:“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
《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子,绝大多数是煮一次。有一些方子是煮一次后,把药渣取出,再煮汁液。并没有把一副药煮两次的,更没有像一些人煮三次的。
而且,煮药并不是简单的煮几次的问题,而是要根据药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如麻黄,要先煮把浮沫撇出来,再加其它的药煮。而石膏,因为质地坚硬,很难融入水,要提前煮一段时间后,再加其它的药。而大黄,一般是在其它的药基本上煮好了,再放在里面。
煮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煮药时,一定要根据药剂师的吩咐煮药,不能自以为是,也不要贪图省事。否则,煮出来的药效果不佳,甚至会有一些副作用。
至于一副药煮几次吗?应该是煮一次。
一副药可以煎煮多少次?
中药汤剂每煎煮1次时,有效成分的提取率约为45%,也就是说中药汤剂煎煮3次后,已提取有效成分的90%左右,如果药物只煎煮1-2次,则有效成分总损失量为30%-55%,补益药就更多,故提倡煎煮2次为佳。
草本药一至二次,木本可多熬几次。
一副中药熬二次,第三次药效大低了,不再喝用。
传统中药常规讲是煎2次,分2-3次喝。
但是目前煎药用电煎药锅,这种情况可能煎2次不方便,所以提出煎1次,加水加多一些,熬时间长一些。前提条件是,煎药之前一定要浸泡药物,浸泡半个小时以上。
煎药时先煎后下一定要做到,因为先煎的药物如果时间不够长,有效成分不能溶解,后下的药物因为挥发类成分易散失,如果同时煎,可减缓药物作用。所以中药无论煎1次还是煎2次,一定要保证疗效。
在中药煎煮方法上,一般以2次为宜,第一遍浓度高些,第二遍浓度降低,建议把两遍药兑一起,分2-3次喝,如果只煎一遍,成分溶解度稍差些。
我的临床经验是,总药量100克以下的,煎一次,分2-3次服用。总药量100—300克的,煎两次混合,分2-3次服用。总药量300-500克的,煎三次,服2-3次,500克以上的煎3-4次。
关于煎药方法,病不一样,则煎药方法也不一样。具体煎药方法需要询问开药方的医生。我常用的煎药方法是:
◆⑴5付药。前3付药,一日一付,早上加凉水约750ml,泡药15~30分钟,大火(武火)加热,待水沸腾后需要换成小火(文火)持续沸腾30分钟左右(沸腾中间,如果水少,可以续开水,以防止熬干),煎得药汤大约200~350ml(半斤左右),全部喝完;晚上把当天的药渣加凉水约700ml,大火加热,沸腾后需要换成小火持续沸腾约30分钟(沸腾中间如果水少,可以续开水),煎得药汤大约200~350毫升,全部喝完。每天煎药后,把药渣放在冰箱里保鲜或冷冻皆可。
◆⑵第四天早上,把前3付药渣混合在一起,加凉水约800ml,大火加热,沸腾后换成小火持续沸腾约30分钟(沸腾中间,可以翻动药物1次,如果水少,可以续开水),煎得药汤约200~350ml,喝完;晚上重复早上的煎药方法,仍是得药汤约200~350ml,喝完。把药渣弃去。
◆⑶第五天,按照步骤“⑴”煎服第4付药,药渣放入冰箱里;第六天,按照步骤“⑴”煎服第5付药,药渣放入冰箱里。
◆⑷第七天,把第4付、第5付药渣混合在一起,按照步骤“⑵”的方法煎服。
◆服药时间,不论早上或晚上,一般是在饭后一小时或半小时服药。晚上最好在八点钟之前服药。服药时,如果药汤是凉的,需要温一温才能服用。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
附 : 服药时间略作调整也可以,早上9时左右,下午4时左右。也即是两餐之间服汤药。5付中药,可以喝一周(7天)
一副中药熬几次?这个不是统一的,有人熬2次,也有人熬3次,我认为还是要按医嘱来进行熬制才好。
一、我的切身体验
我在年前和今年4月份去平凉市看过一个老中医,已90多岁的高龄,看病的方式也与众不同。他给人看病,望、闻、问、切中,只有切。也就是只把脉,而且是双手同时给病人的双手把脉。病人只需把双手伸出,配合把脉就行了。
在老中医那里,我也抓了些中药回来,按照医嘱,一副中药熬制3次,熬制方法如下:
首次熬制:把中药放入砂锅中,加入4碗水,没过药材,浸泡30分钟以上后,开火,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熬制40分钟左右,倒出2碗药汁,放入一个较大的容器中备用。
第二次熬制:在砂锅中再加入3碗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熬制30分钟。倒出2碗药汁至大容器中备用。
第三次熬制:在砂锅中再加入2碗半的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熬制30分钟。也倒出2碗药汁至大容器中备用。
大容器中的6碗药汁分3天服用,每天早、晚在饭后各服用1碗。
二、中药的熬制经验
一般而言,比较名贵的中药,可以熬制三次,首次熬制的时间比较长,后面两次熬制时间逐渐缩短,而且加水的量逐渐减少。这样能够使中药的药效成分充分地解离出来,让人们能够食用。一般的中药是熬制两次进行服用,每次熬制的时间根据中药的不同有所不同。对于进补的中药,第一次熬制的时间要达到半个小时以上,第二次熬制要20分钟以上。对于清热解毒、治疗表症的中药,第一次熬制的时间是20分钟,第二次熬制的时间是15分钟左右。
三、中药的熬制技巧
一副中药煎制的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到药效的吸收和功效。要掌握3个关键点:
1. 药物的浸泡
浸泡时间充分能够缩短药物的煎煮时间和促进药物的成分析出。对于质地比较疏松的可以浸泡10-20分钟,而对于质地比较致密的,如果实类的、矿石类的、贝壳类的,浸泡一小时左右为宜。
2. 熬制药材的器具
选择以陶瓷类的为宜,不锈钢的也可以选择,而不能选用铝、铁、铜等金属制品。
3.水量的控制
在熬制过程中加水量的多少与火候和药材的质地不同有关,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控制。
一般都是煎煮两次!我们在校做过实验,有效成分随煎煮次数是降低的!前两次能煎煮出药物60%-70%的有效成分!第三次煎煮出的有效成分就很少了!所以一般建议煎煮两次!煎煮两次后的药物混合后分2-3次服用!
由于药物的质地不同,煎药的方法和程序也各有不同,比如有的药要先煎后下,有的中药要另煎,有的药物要包煎等等。至于煎药的时间,要根据药物的性质来定,通常头一遍煎煮时,应在中药煮开后再熬20分钟左右,第二遍煎煮的时间可以缩短一些,但也要根据具体药物而有所不同。
中药有效成分的煎出事治病的关键,一般认为,煎药还是煎两遍好,第一次叫头煎,第二次叫二煎,这样可以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增强疗效。把两次煎煮的药混在一起服用,总量大约在300-500毫升左右。对于服中药困难的患者,可以少量多次服用,或者是浓缩给药。但是有些药,像解表药就不能浓缩给药,而是应该煎多少药服多少药。
煎药的火力按照大小有文火和武火之分,也要掌握好火候。
对于滋补类的药物,头煎一般在煮沸后,用文火煎半小时至1小时,两者在煮沸后再煎半小时左右,对于一些植物根茎、果实、动物的甲、角、壳等质地坚硬厚实、难以溶解的药物,煎药前常需要捣碎,并适当延长煎煮时间,有的甚至需要焖煮数小时。
解表发汗类药物一般用武火煮沸后再煎煮3-6分钟即可,此类药物多位植物全草或花、叶,质地轻扬,气味辛香,富含挥发油,煎煮太久容易使有效成分挥发从而降低药效。
而对于一般的药,在煮沸后再煎半小时就可以了,药物的煎煮时间和药物的质地有关,一般来说凡是质地硬的、气味难出的药物,煎煮的时间要长一些。
美好生活源于健康之初,健康之初,健康科普专业媒体!中药一般在下午熬。一副中药熬二次。一下午一副中药分二次服下。
首先看是治什么病的药,不同的药不同的煎法,如果是解表药,也就是治外感病(通俗说感冒),那么熬药时间就不宜太久,冷水浸泡二十分钟左右,大火熬开后关小火,再熬七八分钟就可以了,只熬一次,因为治外感病的药物一般质轻,含有挥发油,熬久了这些成份就丧失了,而且,外感病是病邪在表,只可轻取。如果是治内伤病,熬药就可适当熬久些,特别是补益药,大火熬开后关小火,再熬30分钟左右,可煎熬两次,第二次也和第一次一样,大火熬开关小火熬三十分钟左右,把两次熬好的药液混合在一起,分成2~3次喝,一天喝完,治内伤病的药物一般质地较重,病邪在里(脏、腑),故熬药时可适当久煎。
感谢邀请:中药一般熬2~3次,熬之前泡30~60分钟,第一次大火开锅后转小火熬20~30分钟(解表药时间短点),第二次熬15~20分钟(第二次必须加热水或温水),两次药液合并分两次温服。
煎药:最好用砂锅或不锈钢锅,不能用铁锅、铝锅。
服药禁忌:服药期间不要食辛辣生冷、油腻、牛羊肉、海鲜等食物,尽量清淡饮食。
一般是两次。熬多了肯定没有什么药效的。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一副中药一般熬两次就可以了。有关中药熬法的步骤如下:
1、熬药容器:首选砂锅,其次搪瓷器皿、不锈钢也可以,但禁用铁器。
2、药材浸泡:首次(俗称头煎、一煎)前,先用洁净的冷水浸泡药材30分钟左右,以种子、果实为的主的药物可浸泡一小时左右。
3、熬药水量:熬药不能用热水。首煎加水量一般要稍高于浸过药材约1-3厘米的冷水,如果需要熬的药较多或易吸水的药材可以适当增加水量。
4、再次煎煮:就是第二次(俗称二煎)时,就不用再浸泡了,直接加水没过药面就可。
5、熬药用时:一般情况首次熬药30分钟,倒出药液。然后直接加水没过药材,进行第二次熬药,第二次的时间应比第一次时间稍短,一般20分钟,倒出药液。
6、熬药火候:一般在大火熬至开锅后转小火,保持微沸状态。
7、服法服量:把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药液合在一起,混匀,分成相等量,分早晚两次服用。
最后,根据中药材特性,在熬药时还应注意以下:
1、对于解表、芳香类药物等,首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可用大火急煎,以免药性挥发,药效降低。
2、对于滋补药,首煎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多宜小火,时间也可以长点,使药物有效成分尽出,但应注意时间并非越久越好。
3、对于有特殊要求熬法的药材:药包中注有“先煎”的小包药,先熬30分钟,再加入大包药一起熬;有“后下”的小包药,在大包药熬好前5---10分钟投入合熬;注有“包煎”的小包药,用纱布包扎后投入大药包中一起熬;注有“烊化”的小包药,用熬好的药液与“烊化”药材熬煮溶解后服用;注有“冲服”的小包药,用煎好的药汤冲服。
最后建议中药最好早上熬,早晚喝比较好。如果早上没有时间,也可晚上熬,晚早喝,但注意要密闭冷藏保存,尤其在夏季更应注意。
好了,我的回答结束了,希望能帮到你。
附图/网络
2至3次
熬中药跟泡茶一样,如果只泡一次就太浪费了。讲究的话,一般熬两次,将两煎合并再平分服用。药物比较贵重的话,可以熬三次,操作相类。
一副中药一般熬两次最好,分两天服用,每天三次。最好用砂锅,开锅后再文火熬至一个小时沥出药汁,这是一般的中药熬制方法。
找中医看病开方后,还是多听听他们的建议,按照医生指导的意见熬制,按时服用,方可事半功倍。中医自辛亥革命以后,一直处于受打压与排挤的程度,很多人不了解也不懂中医,便肓目跟风,喝酒吃肉骂中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人民政府对中医重视程度很高,出台了很多利于中医中药发展的方针、政策。中医也以其标本兼治的显著疗效,越来越多的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与称赞。未来几年,中医会极其迅速的发展起来。同意本人观点请关注,后面将持续回答中医药问题!
三次。
熬三次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买药的时候大夫说煮三次,有的大夫说煮五次,不过我有时候没按大夫说的做,煮药的时候连续煮三次就把药攒起来,后面慢慢喝!
熬几次药要看是什么中药,一般是三次,但也有有先熬的,后下的,再有就是看看是什么药,含有挥发性的中药就要熬两次。
可煎两到三次
这个问题我真能回答,因为我是学中药制药的。熬一剂中药的时间和次数主要视剂这剂中药的功用,解表剂一般来讲药物都比较质轻量小,芳香芳化类的中药为主,不宜久煎。一般是先浸泡10-15分钟,注水以漫过中药一指为度,武火五分钟,文火10-15分钟后倒药液,第二注水复煎,方法同一煎。两次的煎液混合先武火煎沸,文火五分钟,煎液分三次分服o。
补益剂则在泡药和煎药时间上增加5-10分钟,煎药次数增加1-2次则可。因为补益剂的药材大多是根茎类,根皮类,矿物类适合久煎,多煎的特点。
特殊类药材特殊煎,先煎,久煎,烊化,冲泡等等
煎煮中药,看似简单,其实有一定的讲究与禁忌。比如“车前子”,它含有较多黏液,如不“包煎”,就容易把药煎糊。再如“附子”,它有一定毒性,通过煎煮可以减毒,如若煎煮时间不够,还可能使人中毒。
药物的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的煎煮时间也不同,有的还需作特殊处理。所以,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冲服等不同的入煎方法。
入药方法
1、先煎凡矿物、贝壳、甲骨类药物,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故应先入煎30分钟左右,再纳入其他药物同煎。毒烈性药物如川乌、附子之类,也应先煎半小时左右再入其他药物同煎,降低其毒烈性,确保用药安全。
2、后下凡气味芳香轻清之品,如薄荷、砂仁、沉香之类,入煎宜后下,待其他药物煎煮将成时投入,煎沸几分钟即可。包括那些有效成分易被煎煮破坏、挥散的药物,如大黄、番泻叶、钩藤之类,入煎剂时都应后下,大黄、番泻叶用作泻下通便时,甚至可以用开水直接泡服。
3、包煎有三类药物入汤剂时宜用纱布包裹后入煎。一是如蒲黄、海金砂之类,因质地过轻,煎煮时易漂浮在药液面上,或成糊状,不便于煎煮及服用的药物;二是如车前子、葶苈子之类,药材较细而又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煎煮时易于粘锅、糊化、焦化的药物;三是如辛夷、旋覆花之类,药材有毛,对咽喉有刺激性的药物。
4、另煎凡贵重药物如人参之类,均应另煎,以免同煎时其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物的药渣所吸附,造成浪费。
5、烊化如阿胶、鹿角胶等胶类药物,不宜入煎,应另行烊化,即用热溶液将其溶化,然后再与其他药液混合后服。
6、冲服如芒硝之类入水即化的药物,以及竹沥之类的汁液性药物,宜用煎好的药液或开水冲服。
煎药用水量
煎药用水量是否适当,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加水过少,药物有效成分未充分煎出;加水过多,可造成部分有效成分被破坏。按理论推算,加水量为饮片吸水量、煎煮过程中蒸发量及煎煮后所得药液量的综合。实际操作时加水量很难做到十分精确,只能大致掌握为:加水后将饮片适当加压,水液面没过饮片两横指(约2 cm)为宜。但仍应根据实际情况,如汤药的功用,患者年龄的大小,体质强弱,饮片质地疏密、轻重和剂量的大小等,适当予以增减。凡是质地坚硬、粘稠、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应比一般药物略多;而质地疏松、芳香易挥发的药物,加水应少一些,水液面淹没药物即可。
煎前浸泡
在煎煮前先将中药饮片浸泡一段时间,既有利于有效成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而导致有效成分耗损,破坏过多。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以种子、果实类为主的药可浸泡1小时。另外,夏季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
煎煮火候及时间
一般中药煎煮时宜先武火后文火,即未沸前用大火,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液溢出,或过快熬干。解表药及其他芳香性药物都应避免久煎,一般用武火迅速煮沸,改用文火维持10~15分钟即可。补益滋腻药物,以及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甲壳类药物,一般都需用文火久煎,才能使其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汤剂煎煮方法的正确与否同疗效及安全用药有直接关系,掌握正确的煎煮方法非常重要,快快收藏本文以备不时之需。@快问中医@今日头条
我是@刘明奇医生谈健康 ,关注我每日了解更多健康小知识,欢迎点赞、转发、留言。
大部分熬两次,混合一起,分两次服用。
在工厂里是这么做的,冷水浸泡过夜最少5小时,然后加热沸腾2小时,滤过后再加水煮一次。合并过滤液浓缩。
在家建议冷水浸泡过夜一或5小时,极小火沸腾后熬1小时,过滤后再加水熬一次即可。
家中有超声块的放盆底,水泡过药材后超声一小时,比所有的煎熬方案都好。
一般是煎两次,滋补类中药第一次煎半小时,第二次煎二十分钟就可以了。清热解表类的煎药时间再短一点。
最简单的方法:先泡二十分钟而后熬,第一次三碗水熬到两碗,第二次两碗熬到一碗。最后将三碗水合到一起分三次或者两次喝。
本文地址:http://vmwizqzk.55jiaoyu.com/show-151207.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推荐文档
- 11.往年大连中考满分是多少
- 12.为什么说学播音毁一生,原因有哪些
- 13.淘宝店铺的优质好评语大全
- 14.考研可改变第一学历吗、专科考研可以改变第一学历吗
- 15.民学网查出的学历国家承认吗(民学网查出的学历国家承认吗是真的吗)
- 16.往年轻薄商务笔记本电脑推荐-商务轻薄本性价比排行
- 17.承德护理职业学院(承德护理职业学院2023年招生计划)
- 18.wreak是什么意思wreak的翻译(wake,area是什么意思中文翻译)
- 19.电子科技大学A+类学科名单有哪些(含A、B、C类学科名单)
- 20.systematic是什么意思systematic的翻译(systematically是什么意思中文翻译)
- 21.leant是什么意思leant的翻译(lean,on什么意思中文意思)
- 22.华南农业大学是几本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 23.包头中考考试科目时间预测安排,包头中考考哪几门考哪些课程
- 24.高考430分能上什么大学,430分高考能报啥学校
- 25.朱自清的散文代表作有什么(朱自清的散文代表作有什么散文集有什么散文诗集有什么)
- 26.浙江有几所大学是985和211,全国985和211大学名单汇总
- 27.i5,1155G7和R5,5600U哪款好-对比评测
- 28.荷兰什么叫-荷兰弟为什么叫荷兰弟,出演蜘蛛侠原因曝光
- 29.警察警衔工资改革新政策及新方案【全文】解读
- 30.电大专科(电大专科毕业论文)
- 31.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官网
- 32.广州大学专科
- 33.大连陆军学院,原大连陆军学院校址现在什么是什么学校
- 34.亲们,谁给一份南京大学的研究生招生简章?(河海大学
- 35.他日若遂凌云志全诗及出处
- 36.铜绿的化学式是什么有哪些性质
- 37.「佛山市顺德养正西山学校初中部」往年录取分数线
- 38.公办本科(公办本科和民办本科有什么区别)
- 39.外交学院是名牌大学吗
- 40.往年湖南高考成绩排名一分一段表
- 41.全国有8所烟草院校是哪些(这4所大学门槛低)
- 42.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基本概念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 43.难以启齿,这8部影片可以一看(性教育适合看的影片)
- 44.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爆发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 45.往年东莞市高中排名前十最新
- 46.大朗网络教育(大朗教育)
- 47.往年甘肃省高中排名最好的高中
- 48.逻辑思维训练有哪些方法优秀训练方法推荐
- 49.浙江大学教务管理系统
- 50.人类的动物老师有哪些这属于什么学科
- 51.往年山西高考状元榜_山西历届高考理科状元和文科状元
- 52.往年北京舞蹈学院艺术类招生简章招生人数及专业
- 53.航空最好的5个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 54.太原科技大学怎么样及评价好不好太原科技大学口碑如何
- 55.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出自哪
- 56.舍本逐末发生在什么时期含义是什么
- 57.女孩子首选十大专业什么专业适合女生
- 58.国防生是什么意思指的是什么
- 59.河南省三本学院有哪些2018最新三本院校名单
- 60.往年龙岩高中学校排名榜单龙岩十大优秀高中
- 51.大明湖畔的意思_大明湖畔是什么意思_大明湖畔的近义词_反义词_读音
- 52.家祭的意思_家祭是什么意思_家祭的近义词_反义词_读音
- 53.触犯的意思_触犯是什么意思_触犯的近义词_反义词_读音
- 54.示寂的意思_示寂是什么意思_示寂的近义词_反义词_读音
- 55.零基础考初级会计要多久 提前几个月备考
- 56.国考行测怎么算分 各部分分数是多少
- 57.国考公务员申论发言提纲范文 写作方法是什么
- 58.国考申论素材积累 怎么写得分高
- 59.考初级会计初中学历可以考吗 学历要求是什么
- 60.考研究生有年龄限制吗 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 61.广州市第四中学2021年学校排名是多少-是不是重点学校呢
- 62.广东专升本一年有几次考试?
- 63.黑河学院宿舍条件怎么样,有空调吗(含宿舍图片)
- 64.厦门市有哪些好的高中(附:厦门高中学校前20排名)
- 65.广东医学院护理学院
- 66.2022报读成都外国语学校哪个校区好
- 67.nba现役球员实力排名前十,现役nba巨星名单一览表
- 68.酒店管理专业就业岗位有哪些-哪些岗位比较适合男生
- 69.北京精华学校复读一年多少钱-北京复读学校排名
- 70.燕京理工学院学费多少钱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